濱海市試行的小靈通業務說起來也很簡單,隻有三種套餐:
第一種基礎套餐,8塊錢月租,每分鐘通話兩毛錢;第二種是28塊錢的套餐,每個月送150分鐘通話時長,超過150分鐘,每分鐘按照兩毛五收費;第三種是88塊錢套餐,一千分鐘以內隨便打,超過時間同樣按照兩毛五收費。
其中第二種套餐還送了一個親情號碼,這個號碼每個月有60分鐘免費通話時間。
小靈通的終端目前有三款,可以在電信營業點和全市主要的商場購買,零售價在塊錢不等。
業務一經推出,立刻在濱海市大受歡迎,第一批三款小靈通幾乎是剛上架就賣斷了貨,秦風民和電信方麵都沒有想到,六百多萬人的濱海市,居然擁有如此大的消費能力,一台小靈通最便宜的,也要等於一個收入比較高的職工全月工資了,第一批一萬台投進市場之後,居然眼睛沒眨一下,就跟扔進大海裡似的,一下子就全沒了。
梁一飛的新成立的飛科通訊也很受鼓舞,一批從海調會關係回來的留學生和專家剛到濱海,就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一個中國市場未來的新興行業。
就在這時候,梁一飛專門召開了一個內部會議。
成績是喜人的,但未來隻走了第一步,以後的路,任重而道遠。
現在小靈通賣得好,原因很簡單,便宜嘛。
而在技術上,小靈通無論是入網還是終端本身,都並不是什麼高尖端,完全可以複製,目前飛科的唯一優勢就是擁有PHS技術的獨家專利,從日本人手裡買了下來,其他廠家想做也做不了。
但如果因為有了這項專利,有了獨一無二的入場資格,就能高枕無憂,躺在賺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且不說目前國內對於專利的保護力度還遠遠不夠,單說技術本身,它是一個不斷更新升級換代的東西,今天也許隻有PHS這一種技術可以實現無線固話,但是誰也不知道,明天、後天,會不會就有新的技術,更優的解決方案。
如果僅僅依靠一個PHS作為底牌,那麼一旦有新技術可以取代,或者通訊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小靈通很可能一夜之間變得一錢不值!
針對此,梁一飛對新生的飛科通訊提出了兩個要求。
第一,加強終端,也就是‘手機’本身的研發。
不管是什麼技術,什麼通訊原理,最終用戶使用的,直接麵向用戶的,都是手持終端本身。
拋開網絡、接入、基站等等這些運營商才能掌控的因素之外,飛科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的提高終端水準,在功能性、實用性、外觀的美觀性、機器本身的耐用性等等各方麵下功夫。
任何一方麵,能夠達到極致,那就一定能占有一片市場,如果在大多數方麵,都能做到領先,那麼飛科的終端,就能占據大部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