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錢不賺王八蛋這種比較王八蛋的理由之外,梁一飛想在此時涉足房地產,還有個重要原因。
為了在97金融危機之中,力保人民幣不貶值,國內大幅度拉動內需,瞄準了房地產,到了98年,即將開放兩個大政策:貸款買房,和房地產抵押。
有了這兩個政策,就真正的把住房賦予了商品,而且是金融商品的屬性,所有有一定資本的企業和個人,都能利用杠杆專轉騰挪。
以前要培育現金奶牛,現在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買房子用銀行貸款,有了房子之後,如果需要錢,也可以用房子抵押。房子變成了可以取代貨幣的硬通貨。
簡單的來講,房子如果足夠多,銀行就是梁一飛的現金奶牛。
得了,忙了這麼久,放鬆放鬆,買房子買地去。
這事,得叫上袁欣然,她一直嚷嚷著要欣悅廣場要朝外擴張,要打進大城市,要對外擴張,要稱霸房地產,要這個要那個,要是有一副翅膀,估計她都能上天。
這也難怪袁欣然牛逼哄哄,這小丫頭就這個性格,而且在全國房地產市場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之下,欣悅廣場的這一片地段,反而因為欣悅廣場的存在,大幅度升值了,袁欣然自然有信心。
這也是城市綜合體的核心概念之一,集中一個城市的繁華之氣,創造出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商圈,市場不好,可以保值,市場好,可以大幅度增值。
袁欣然想要對外擴張,梁一飛覺得這個時機也比較好,乘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嚴格來說,按照他的先知,此時是最低穀,正好出手,什麼商業用地、住宅用地,隻要錢夠,能拿就拿,遇到合適的,甚至工業用地都可以考慮。
把事情和袁欣然一講,袁大小姐一樂,連聲說好,還說什麼我們應該先去一些大城市吧?
梁一飛自然是那當然,地皮這東西,雖然全國都在漲,但一線城市漲的最快,升值潛力最高,即便到了20年之後,也最為堅挺。
旅程可以說走就走,但是旅程卻不能沒有計劃,像個瞎頭蒼蠅似的亂撞。
進軍房地產市場,還是要找個行內人帶路,梁一飛倒是認識一些,隻不過這些人在地產行業算不上什麼人物,也就在濱海混一混,遠遠達不到他要在一線城市大采購的要求。
想了想,倒是有個人行。
嵐韻湖才開張不久,溫玉春有一次帶了幾個朋友過來。
其中後來處得最好的,是盛文峰,當時除了盛文峰,還有兩個人。
一個叫做劉長明,當時在首都有一個玫瑰園項目,假香江人,梁一飛記得十分清楚,當時這位劉老板很牛逼的問在座眾人,說什麼大陸要出李家誠了各位知道是誰嗎?正是鄙人。
結果兩年之後,傳出來玫瑰園爛尾,劉長明欠下巨額債務,在一棟半毛坯彆墅裡自殺身亡的消息。
還有一個是個真香江人,叫鄧誌廣,在香江有自己的地產中介公司,來大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