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不會花錢也是一種罪(2 / 2)

但是之後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就十分的離奇,或者說,帶有濃重的魔幻色彩。

這位蔡老板拿到貸款之後,最先做的事,不是建設天天花園,而是個人享受,大約是人到中年,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居然包養了好幾個小白臉,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每個月光是在明麵上給這些人開的工資,就數以十萬計。

彆看蔡老板包小白臉,可是對自己家庭那也不吝嗇,先後又花了幾千萬,為自己家裡買了幾棟彆墅和豪車。

小孩教育也不能放鬆,家裡兒子女兒,親戚家的侄子外甥侄女外甥女,花幾百萬讚助費,一股腦送到了貴族學校。

大約蔡老板也是不忘本的人,想了想,又拿出來一千多萬,把原來開的小飯店擴大經營重新裝潢。

對了,蔡老板也是個十分熱心社會公益的人,一年之間,前前後後捐款600多萬。

……

總而言之,這位蔡老板忽然變得超級有錢之後,一改以往的精明,忽然就變得不知道該怎麼花錢了。

這麼搞,貸款來的那兩個億,想要建設‘滬市高檔社區’,顯然是不夠用的,工程進行到一半,不得不停工了。‘

如果一切到這裡截止,那麼這個故事隻是一個鬨劇,而不會變成一場悲劇。

為了彌補虧空,讓天天花園項目能夠繼續下去,蔡老板發明了一種‘手拉手’的遊戲:企業或者個人把借給她,她回報高昂的利息……這東西放在20年後,小孩都知道,哦,是非法集資,但是在當前,並沒有徹底定性。

一年之內,蔡老板從226家企業裡,一共借到了5.2個億,按照約定,償還的利息達到1.4個億。

之後,天天花園終於拔地而起。

但是一算賬,出毛病了。

最初找銀行借兩個億,民間集資了5.2個億,利息1.4個億,加上她之前自己投資和朋友湊的4000萬,天天花園項目的成本,淨投資達到了9個億。

但是經過地產部門的評估,天天花園277套房子,總價大約價值4個億。

就算房子全部賣出去,蔡老板還是要虧5個億。

這就要了命了,為了保本,蔡老板在她的職業生涯裡,完了最惡劣,也是最後一個花招。

一房多賣。

天天花園277套房子,攏共被她賣成了700套,其中位置最好,房型最佳的一套,前前後後賣給了九個買主。

這就不是做生意,甚至不是冒險了,這叫做作死。

接下來,自然是抓人封公司調查貓膩,蔡老板自殺未遂,一代風雲女王就此落下帷幕。

這都好辦,可是天天花園落下的虧空總是要有人來填補,政府倒是舉行過一次拍賣,可是應者聊聊,經曆了這樣的波折,誰還敢買這裡的房子?

能買得起這裡房子的人,自然可以花錢在同等檔次彆的地方買,況且一套一套的買,不知道要賣到猴年馬月,於是政府又開始打包出售,凡是滬市的地產中介,都可以介紹人來賣,20套起步。

問題是,偏偏趕上了金融危機,企業銀根緊張,地產公司更是要把錢投在自己的項目上,此時不敢貿然出手。

如今地產公司並沒有成大氣候,即便是國內最大的地產公司,幾個億真金白銀拿出來,還是要傷筋動骨的,所以一時之間房子賣得很艱難。

“什麼價格啊?”梁一飛問。

“還是評估價。”鄧誌廣想了想,又說:“中介有房價兩個點的費用,梁總您要是買,我讓一半。”

“這就不必了,親兄弟明算賬,該多少是多少。”梁一飛笑了笑,心裡盤算了一下,277套,估值4個億,一套房子平均140萬出點頭。

“這個房子到底成不成啊,彆偷工減料的。”袁欣然插嘴問。

這點梁一飛心裡是有數的,雖然還沒實地考察,但是根據資料可以有一個大約的判斷。

雖然滬市是經濟中心,徐家彙又是中心中的中心,到了後世完全就是寸土寸金,普通人乾一輩子都賺不到這裡的一套房子,但是現在畢竟隻是98年,而且又在金融危機剛過,全國房地產市場最不景氣的時候。

再加上政府管理部門評估價格一般都是就低不就高,所以平均麵積在100平方,估值140萬,那麼市場價大約可以在160萬,等於是1.6萬一個平方。

那隻能說明,這房子質量和設計,的確都沒的說,在當前的滬市,能算得上是高檔住房。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