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瘦瘦矮矮帶著金絲眼睛的家夥,正是鄧誌廣。
認識是還能認識,那是因為外貌變化不大,可是‘外型’卻變得太多了。
幾年前見麵,這家夥是個白白胖胖的矮胖子,現在呢,是個黑黑瘦瘦的矮瘦子。
“這位就是袁小姐吧,哇,真是靚女!您好,歡迎光臨!”
作為接待人,鄧誌廣倒是挺自來熟,跟梁一飛打招呼之後,立刻就輕輕的拍了袁欣然一句馬屁。
然後大約又是看出了梁一飛眼神中的疑惑,他自嘲一笑,說:“梁總啊,不是哪個都像您一樣有揮揮手便能大把賺錢的本事的,我混一口飯吃,還要梁總您這樣的大老板多多幫襯。”
“倒是現在這樣人顯得精神的多!”梁一飛笑道。
“您說的一點都沒錯,這不,瘦下來了,脂肪肝、高血壓,什麼毛病都沒了,一口氣爬八樓也不喘了。”鄧誌廣哈哈一笑,朝機場外的方向比了比,說:“先到我那裡去,咱們先吃個飯,我給幾位接風洗塵。”
機場外麵,等著的是一輛斯柯達,一輛奔馳,兩輛車在滬市穿行而過,來到浦東的一處寫字樓前停下。
說起來,如今浦東也算是滬市的繁華地帶,能在這裡開公司,條件應該比較不錯,可是等來到七樓的鄧誌廣的‘誌廣地產’,梁一飛才發現,這位小天才還真的就是像盛文峰說的那樣,處於‘才起步’階段。
辦公室大是比較大,但是在第11層,做生意講究吉利,一般來說11層這個數字不太好,很多商業樓都不設立11層,即便有,租金也是除了地下室之外,最便宜的一層。
辦公室裡的裝修也很簡單,地麵上鋪著一層軟膠塑料,四麵白牆,不少辦公桌上還擺著小電扇。
關鍵是人。
辦公室裡大約有十來個人在工作,梁一飛看人眼光毒,一眼就看出來,這些人基本都是初哥,沒見到有什麼老練的。
能看得出來,鄧誌廣現在的景況很一般。
“梁總,袁女士,請坐請坐。咱們坐一會,我那邊已經定好了飯店,等五點鐘我們開路!”鄧誌廣招呼著眾人。
進了他的辦公室,辦公室裡的裝修走得也是簡約風格,有一台大屁股電腦,屁股都發黃了,一看就是二手貨,沙發也不是真皮的,前麵擺著一個茶桌。
“鄧總,反正現在也沒什麼其他事,你給我們介紹介紹那個項目唄。”袁欣然開口道。
也是,之前打電話說的不是很清楚,聽鄧誌廣說的蠻玄乎的,梁一飛也對這個項目十分的好奇。
“好,小劉啊,你來給幾位老板泡茶。”
鄧誌廣招呼了一個年輕女孩進來泡茶,引著韓雷他們去隔壁辦公室先休息,自己則是轉身,蹲在桌子後麵打開了一個綠皮保險櫃,從裡麵拿出一疊資料,放在梁一飛麵前的桌上,說:“梁總,袁女士,這是項目的大概資料,你們一邊看,我一邊跟你們介紹。”
“好。”
梁一飛之前還以為是‘爛尾樓’。
全國最著名的爛尾樓,莫過於海南,實際上在全國各地都存在這樣的現象。90年代初,啟動了浦東開發,於是引發了一輪房地產建設和投資熱,哪知道地產大勢越來越差,97年更是又一場金融危機出現。
大陸很多區域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金融危機,而滬市卻是中國和世界交彙的一個大窗口,金融危機的風吹的極為刺人,金融危機一來,浦東出現了大批的爛尾樓。
這種現象,從97年年初開始一直延續到99年年初才有所好轉。
看了資料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這是一個‘官司項目’,坐落在徐家彙地帶,一共有270戶的精品樓盤,建設完工才3年不到,叫做‘天天花園’。
彆看鄧誌廣如今混得不咋滴,可是準備調查工作卻做得十分細致,一邊聽他講,一邊看資料,梁一飛大約摸清了來龍去脈。
說來話長,話是真長,要從87年說起。
天天花園原來的老板姓蔡,是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這人十分的能乾精明,80年代末,就和老公一起開了個小飯店,主打三黃雞,成為滬市的萬元戶,後來又做起了當時很流行的麵料‘馬海毛’的生意,一百克20塊錢進價,染色後100塊錢賣出,短短兩三年時間,就成了滬市的馬海毛女王,身價超過了兩千萬。
那時候大約是92年、93年,‘千萬大老板’還能稱為一方霸主的年代,即便在滬市,蔡老板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有了錢自然要賺更多的錢,蔡老板從一個當副區長的老同學那裡,得知徐家彙有一片要拆遷,於是成立了地產公司,用關係拿下了這塊地,緊跟著貸款兩個億,並且聘請了滬市設計研究進行規劃設計,宣稱要打造出一片滬市高檔住宅區。
也就是‘天天花園’。
僅僅到這一步,一切都還是在正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