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遇故人(1 / 2)

新荊 AMNH680 2934 字 2024-06-14

《新荊》全本免費閱讀

前提一:如果完全按照王安石上一世的做法,曆史證明前途多舛,所以變法要進行,變法的內容則要調整。

前提二:如果調整的隻是新法的內容,通過強硬手段推行,麵臨的仍將是司馬光、太後等人的堅決反對。皇帝的動搖,王安石離開宰相位置以及新黨內部的分歧,都會讓變法進程受阻甚至倒退。所以要變的不僅是法,還有周圍人的思想動態。

前提三:宋朝以士大夫治天下。王安石曾改科舉內容,目的就是培養新一批的士大夫。這件事遭到了蘇軾等人的強烈反對,所以改考試大綱之前,要先搞定在年輕人中有強大號召力的蘇軾,讓他先一步脫敏,彆在關鍵時候反應強烈地跳出來就可以了。

前提四:如果馬恩還不足以讓給蘇軾脫敏,就繼續讓他看黑格爾和列寧。蘇軾必然不會認同這些人,但這個過程會讓蘇軾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他身邊似乎有很多大儒不願耽於當前的享樂,正居安而思危,尋找著改變社會的途徑和方向。隻要這種感覺能在他心裡落地生根,新荊下他身上下的功夫就算沒有白費。這是一個習慣以文字闡述內心的人,他的想法未來會通過詩詞傳遞給他的簇擁者們,未嘗不會在宋的土地上催生出一批新的思想。

如果這一次的變法能夠順利推進,並不因神宗、王安石或者新荊自己離世而產生重大變動,那麼這些嶄新的思想就會是維持它生命的基石。到時候政體的變法也會更加順暢。

新荊並不指望在自己這一代裡讓皇帝退位,但必須在自己這一代裡讓趙佶當不了封建君主。具體做到什麼程度,就得看經濟能發展到哪一步了。

……

蘇軾離席前拿出一個竹筒,新荊接到手裡,發現上麵配了個蓋子;打開之後,裡麵密密排著一些細長的紙卷。

“我近來寫得就這麼多。”蘇軾喝了不少,倒是沒有多少醉意,隻有眼睛更亮了。“一些明顯對天子有冒犯之意的內容,我給你襯了線,你要是想用,那就用;但用了之後若是惹出什麼麻煩,跟我可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新荊扯出一條,展開看了看,發現不是蘇軾的字跡。

“想要我本人墨寶的話,改天給你專門寫一幅。”蘇軾笑道,“但這次不能給你。”

新荊點了點頭。這種程度的戒備還不至於讓他感到冒犯。畢竟他給蘇轍謀劃的職務也摻了不少私心。

“你覺得開封府如何?”

蘇軾的笑容有些掛不住了:“……以子由性格,開封府怕不是什麼好去處。”

“當個跳板吧。”新荊不願多說。“雖然那兒的政務比較繁瑣,但終究是在汴京,不必忍受離彆之苦。當年範希文範公權知開封府,贏得了天下人的讚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