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空白的一百年(1 / 2)

張大有些不解:“陛下,這科舉是何物?”

子受定了定神,開始忽悠。

他沉聲道:“在紙上出題統一考校,分科而舉....?♂舊時光文學?.oldtimescc.cc♂請來舊時光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子受將自己所了解的科舉給張大說了個大概。

張大恍然:“原來如此,此事事關重大,還請陛下容臣多花些時日,拿個章程出來。”

三兩下忽悠完張大,子受長出一口氣。

搞定了。

科舉有優點,這是毋庸置疑的,開放考試能吸收大量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統治基礎,選拔官吏也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

可這世上存在隻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事情嗎?

科舉也有大量缺點。

有了科舉,靠考試選官,什麼文王渭水訪賢,劉備三顧茅廬的佳話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了,減少了挨刺的可能。

再者,科舉製堵死了小吏的上升通道。

那些開始自學的新官,有不少都被充作了小吏,他們是沒有經曆科舉的,而在科舉出現後,無疑更加低上一等,上升的路就堵死了,小吏沒法升官,就隻好撈錢。

宋江原來擔任的鄆城縣押司就是小吏,為啥要反,看不到前途唄,黃巢幾次沒考中科舉,《不第後賦菊》出來了,反詩啊!

這說明什麼?科舉容易導致吏治腐化!

最關鍵的是,科舉的可操作空間極大。

科舉製前後經曆一千多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這一製度是個好製度,但隻要內容一改,味道就變了!

隋朝開始有科舉,可那時候沒選出幾個人才來,到了唐時才真正通過科舉選出了人才,這就是科舉內容的重要性。

尤其是明清兩代,考試的內容狹隘,明朝隻設進士一科,還來個八股文,這時候問題就打了,清襲明製,搞的更僵化。

子受對此很有自信,隻要控製好內容,科舉是好是壞,就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且極其不容易挨刺,因為曆史已經證明過,他知道科舉的好處在哪兒,反轉的地方在哪兒,隻要刻意避開,群臣壓根沒有下刀的地方!

就算再退一步,內容上不太可控也沒事,隻要確定了科舉,很大程度上就能賺些昏庸值,畢竟科舉本質上還是智力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毫無政治經驗,對於治理地方完全沒數,明清很多調任地方的官員離開師爺就玩不轉了。

這一切加上前頭的吏治腐壞,還用發愁嗎?

解決了招賢館的問題,子受稍微放心了一些,開始動手操作另一件事。

都怪那些破貴族,賴在朝歌不走,還亂發些報紙,這才導致了混子們自發學習,怎能不懲治一番?

你說你家先祖怎麼怎麼牛逼就怎麼怎麼牛逼?

不行,憑啥啊?你說牛逼就牛逼了?我反對!

子受當即就派出人手,通過自己發售小劉備的渠道,刊發了一大堆新奇的看法。

比如大禹可能沒有傳位給啟,而是傳給了伯益,啟是殺了伯益之後才取得了王位。

又比如,如今大商群臣所推崇,助成湯平定夏桀創立大商的伊尹,可能是個竊國大盜,想搶成湯孫子太甲的王位,而世人流傳的無能之君太甲實則是個有為之君,殺了伊尹奪回了王位,重定天下。

而這些驚世駭俗的看法論點之中,最容易引起轟動,讓人聲討的,便是堯舜禹的禪讓。

真的是禪讓嗎?我不信。

堯幽囚,舜野死。

舜可能是趁著堯年老昏聵,搶了堯的位置,還將他囚禁起來,後又流放,甚至不讓堯的兒子朱丹去見他。

禹的父親鯀治水不利被舜殺掉了,禹可能是為父報仇,最終擊敗舜,將其流放到蒼梧,舜遂死在蒼梧。

這些言論無疑推翻了人們所憧憬的先祖們,囚、殺....將先祖們偉大高尚的事跡,變成了一個極為現實的爭權奪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