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說他的好,那麼隻有一點,那就是隻要你給了錢,他就不會再找你的麻煩,這也是顧亮賣酒這麼長時間來,一直沒什麼大事發生的原因。
顧亮隻當聽了個笑話,他從來不覺得官府能把平民記心裡,對於上位者來說,平民就如地裡的野草,無論你刀砍火燒,隻要還有根在,沒兩年又將是一片鬱鬱蔥蔥。反正這個時代,男人是牛,女人是豬,乾不完的活,生不完的娃。真要度過災荒,還是得靠自己。
在顧亮對這些人乞求官府放糧不以為然,繼續趕路時,縣衙裡的縣令卻有些驚慌失措。原因無它,全是因為縣衙外請求放糧的人越來越多。
這現象從去年年底便開始了,剛開始時還隻有幾戶人家這樣做。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更多人家家中缺糧斷糧,這縣衙外的百姓也就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幾百人圍堵在縣衙,弄的他都不敢出門。
可這放糧的事不是他說了算,最起碼還得上麵的英王發話才行,若是他私自開倉賑災,彆說頭頂的烏紗帽,就是項上人頭也不用想了。不過,就算是英王同意開倉放糧,他們縣的糧倉也沒有多少糧食可以拿出來。不,應該說整個江州府所有的縣,糧倉裡麵都沒有什麼糧食了。
至於為什麼,那自然得問他們頭上的英王殿下了。他們江州府無礦無錢,除了能種地產糧外,再沒有一點吸引人的地方。關鍵是這地也並不肥沃,對比江浙與兩河地區,產的糧也遠遠不及。而英王驕奢慣了,來到他們這種地方,沒少從底下這層官員手裡搞錢,雖然明麵上都是他們‘孝敬’的。
一次兩次還好,但是時間久了,他們孝敬的錢從哪裡來?於是這糧倉也就成了一個香餑餑。前兩年風調雨順,糧倉還能剩不少糧食,可去年一乾旱,這糧倉裡麵的糧早就隻剩下最上麵淺淺一層,拿來唬人的糧食,根本不可能拿來救濟百姓。
此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僅限於他們這群縣令知曉。那便是去年英王殿下曾向聖上呈報過江州旱情,聖上體恤民情,亦心疼英王初至封地便遭遇此旱情,故而減免了不少賦稅。不過這事也隻有他們自己人知道,因為江州府的百姓還是按照往年足額交的,這多出來的賦稅錢自然是………
就在吳縣令焦躁不安,胡思亂想時,門外一聲呼喊振奮了他。
“大人,大人,英王殿下那邊來信了。”師爺攢著一封書信,著急忙慌的喊著。縣令大人等英王的消息已經等了幾日,所以師爺作為縣令大人的狗腿子,在收到信的第一時間,還未見到縣令大人的麵,便用儘了吃奶的勁喊,生怕縣令大人晚一秒知道。
吳縣令接過信,並不背人,急忙拆開信封開始看起來。吳縣令看著信,原本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張開了,後麵更是是越讀越高興,越看越興奮,嘴角都要咧到眼角了。同時,嘴裡忍不住的說著“妙啊、妙啊”。
剛看完信,吳縣令大手一揮,吩咐道:“師爺,你去通知一下,就說本官心係民間疾苦,體恤百姓,特下令三日以後,開倉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