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國本(1 / 2)

朱標為人穩重,說話從不浮誇。

鄧千秋很喜歡他,這一點晉王就遠遠不如太子。

他既說這是國本,那麼……這稅賦,自然而然也就是國本了。

鄧千秋咬著筆頭,不由道:“殿下,咱們在這兩天兩夜了,我看殿下疲憊,還是回去休息一下吧。”

頓了頓,鄧千秋補充道:“卑下心疼殿下。”

朱標卻端坐著,搖頭微笑道:“無妨,先將這數目計出來,如若不然,本宮心裡放心不下。現在還有許多事要忙呢,本宮見你們百戶所上下,人人奔忙,怎好去休息。”

多好的人啊。

如果他在洪武年間沒有早亡就好了。

鄧千秋噢了一聲。

朱標似乎想起什麼,於是道:“這些商賈,怎麼有這麼多銀子?”

“事實上,天下有許多的財富。”鄧千秋頓了頓,想了一下該怎樣跟太子說,而後道:“問題就在於,實際上市麵上流通的貨幣是很少的。”

“嗯?”朱標看著鄧千秋,他從前將鄧千秋當一個小弟弟看待,現在卻越來越發現,鄧千秋很不簡單。

太子坦然地道:“你說的本宮不甚明白。”

鄧千秋道:“因為天下人都需要儲蓄,隻有儲蓄,才能以備不時之需。可隻有商賈,需要買賣,所以才需要將貨物和貨幣流通起來,我們現在征取的就是流通的貨幣。”

朱標點點頭,隨即懊惱地道:“父皇為何沒有看到這一點呢?”

鄧千秋想了想,道:“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朱標一愣,眼眸微微一張,道:“你且等一等。”

朱標居然取了一張空白的便箋,將這句話記下:“伱繼續說,我記一記。”

鄧千秋不禁感歎一句:“殿下真的是好學啊。”

咳嗽一聲,鄧千秋一本正經起來,道:“何謂經濟基礎呢?本質就是,這朝廷能從誰身上抽取到稅賦,國家靠誰來養活。就說農賦,天下八成以上的稅賦,都取之於農,而朝廷要征稅,就不免要依靠士紳,因為土地是死的,這麼大塊的土地藏不了,這稅賦可以從這裡抽取,即便有損耗,有許多欺上瞞下的手段,可終究……朝廷必須倚重它。”

“我明白了。”朱標笑道:“難怪父皇對士紳甚是厭惡,可大誥之中,卻依舊對他們極儘優待,這就是你說的經濟基礎!而士紳就是這上層建築,父皇要維護好這房子,就不得不仰仗他們,即便對他們頗有微詞,也不得不如此。”

鄧千秋目光炯炯地看著太子,忍不住道:“殿下實在太聰明啦,是我見過這樣多的人,最聰明的一個。我覺得奇怪,為何都是龍種……”

朱標淡淡一笑,打斷道:“你說一說這商賈。”

於是鄧千秋收斂起發散的思緒,認真地道:“商賈和士紳,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逐利而已,前者靠互通有無,後者依靠剝削佃農。照理來說,其實他們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可之所以他們無法成為經濟基礎,其本質就在於,曆朝曆代,其實都沒有一個有效的對他們征取稅賦的手段,一方麵,是銀子和貨物在他們手裡流動過快,這商貨不像土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該多少就多少,很容易藏匿。”

“另一方麵,則是士紳大多祖祖輩輩,都在一個地方棲息,極少流動。而商賈則不同,他們流動性大,正因為這些特點,想要從他們身上征取到稅賦,可謂難上加難。正因為他們有許多的不可確定性,因而,任何朝廷,都無法將仰賴他們成為一個穩定的稅源。”

朱標皺眉:“你當初不是說,唐宋時,他們也曾是稅源嗎?”

“問題在於穩定。”鄧千秋道:“朝廷和尋常老百姓不一樣,老百姓大不了飽一頓餓一頓。可朝廷最需要的則是穩定,不然今歲進賬十萬兩,到了來年,變成了一萬,那就要出大亂子的。這一點,商稅就遠遠及不上農賦。”

朱標恍然大悟:“即便是曆朝曆代,也無法徹底仰賴商稅,所以你覺得,這商賈無法成為經濟基礎,所以父皇是對的,他輕視商賈,也厭惡士紳,可是他可以徹底將商賈拋棄,卻唯獨不能薄待了士紳?”

“大致就是這個。”鄧千秋道:“所以陛下聖明啊,他的思路是對的,倘若仰仗的乃是商人,這天下未必能安定,譬如蒙古的元朝,他們就玩不轉這農賦,稅賦可謂一塌糊塗,反而他們對商戶頗為仰賴,因為商人可以給他們提供真金白銀,可是殿下你看,這蒙元沒有百年的國運,這氣數便儘了。我想陛下是這一層考慮。”

朱標若有所思,鄧千秋的話,讓他豁然開朗,其實他隱隱覺得父皇有一些舉措過於極端,可在大本堂,許多大儒講授為何要優待士人,輕賤商賈的道理,他卻總是聽得雲裡霧裡,似乎總覺得沒有講透。

反而是鄧千秋這個家夥,直接一語道破了天機,居然將這其中的關鍵講透了。

他細細思量,隨即道:“這樣說來,我們現在乾的事,反而是錯了,父皇才是對的。”

鄧千秋點點頭道:“陛下是對的。可是……殿下,有些話我能說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