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平定幽州(1 / 2)

袁紹之所以讓袁譚去收服本就唾手可得的北平郡是有兩層想法的。

其一,疼愛自己的長子。雖然袁譚能力不濟,但是終歸是自己的兒子,袁紹不希望袁譚在臣屬中抬不起頭來。於是便把最簡單,送到嘴裡的肉喂給了之前出師不利的袁譚。算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回護吧。不論將來是否以袁譚為世子繼承人,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該照拂的還是要照拂的。袁紹並非曹操那種唯權是圖之人,他心中的人性更多一點,因此對骨肉親情還是很看重的。

其二,就是對顏良文醜的提防之心。文醜已經立下大功,他和顏良再拿下北方第一要塞的北平郡,手中還有三四萬精銳部隊。若是二將在北平郡直接自立當諸侯,以二人之勇,兵卒之強悍,袁紹還真拿他們沒辦法。所以袁紹需要儘快的收回二將的兵權,所以讓袁譚去收服北平郡,二將回營複命。

袁紹的將令一出,二將雖然有些覺得可惜,不能進一步擴大功勞,但也不敢和袁譚搶功,不過也正是因此,他們二人對袁譚的觀感進一步降低。二將心中明白他們倆是袁尚的人,但此後也不必買袁譚的賬了。

另外二將也隱隱約約的感覺主公袁紹對自己還是有戒備之心的,二將本來就沒有二心,因此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也是第一時間就率軍回漁陽郡複命,並且交割了兵權。

袁紹此人任人唯親,在官職權力方麵,對血緣關係十分看重,所以諸將對兵權之事也十分的小心。

不過幾日,袁譚從北平郡傳來好消息,他把從文醜那邊繳獲的公孫瓚父子的屍身帶往北平郡,再加上自己率領的數萬袁軍兵臨北平郡城下。袁譚命人把公孫瓚父子屍身展示給守城的將士們,之後北平郡人儘皆知,主公已死,公子也死了。守城的將士們自然再無半點抵抗之心,畢竟此時還是大漢的天下,袁紹討伐公孫瓚也是打著“討逆”的旗號,且袁紹是漢獻帝親封的大將軍,投降袁紹反倒是名正言順。

於是北平郡將士開門請降,袁譚在呂曠呂翔的擁護下不費一兵一卒便占領了北平郡,至此幽州徹底被平定。

袁紹集團不禁歡天喜地,這是一場輝煌的勝利,一次奠定北方統一的戰役。袁紹本人更是豪氣雲天,他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大諸侯,更是聲勢滔天,幽州之戰讓天下人都曉得袁紹的兵強馬壯而且他袁家還有一個計謀策略鬼神莫測的三公子。從戰略上,幽州雖然貧瘠,人口少,糧食產量也少,但是幽州是很多北方珍貴之物的產地,比如胭脂,比如北方的皮毛皮貨,還有煤鐵等物。且幽州之地乃是養馬的天然馬場,多從此袁紹的騎兵可以說是不愁馬匹了。

三國亂世,馬匹和軍械可以說是除了糧食之外,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了。

袁紹在勝利之餘想的便是如何重新布局自己轄地的管治了,幽州剛剛平定可不能亂。同時南邊的大本營鄴城也該回去了,不然曹操總是趁著自己大軍大不在有覬覦之心。

袁紹在與謀士們商量後作出了決定:袁紹會帶領主力大軍南下回到鄴城,留守幽州的是淳於瓊和呂威璜,一個鎮守北平郡,一個駐紮在漁陽郡,而薊城郡和涿郡也派遣了一些將領。袁譚的軍隊由呂翔呂曠帶回平原郡。其餘諸將和謀士都一起返回鄴城。尤其是顏良文醜,二人此時身上都有婚約,二人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回南邊完婚。而張合也知曉袁尚給他聯姻太原王氏,也是盼著回去落實訂婚之事。許攸,辛毗辛評等人自然是隨著袁紹回鄴城,畢竟軍旅生活對謀士們還是很辛苦的。

袁譚則在自己苦苦請求下陪同袁紹一起回鄴城,因為他知道若是自己不繼續在父親袁紹的身邊,恐怕不出一年半載,袁紹就會下詔令立袁尚為世子了。袁譚畢竟是長子,在河北還是有一定的支持者人脈,比如冀州名士崔琰一族便是十分看重袁譚,認為他作為長子必須繼承袁紹的衣缽。

袁譚此去鄴城就是為了爭奪世子之位的,因為袁紹年齡已經到了立世子的時候,再者平定整個北方三州後,袁紹的身份地位今非昔比,自然而然有臣屬和世家大族來勸說袁紹立世子的。

也正是因為父親的權勢滔天,兵力雄厚,袁譚和他的兩個兄弟們也是心照不宣,都盯著那個繼承人的寶座!

而就在袁紹平定幽州後的休整時期,袁尚再次遣人送信給袁紹。

書信中袁尚彙報了並州剿滅黑山賊之事押解賊首張燕之事,以及曹操暗中派遣死士火燒鄴城糧倉和府庫之事,並把韓猛的玩忽職守和曹操在中原地區與袁術開戰的消息一並告知。據說孫策也開始向荊州劉表派軍。

許攸在得知這些消息後也不禁歎道:“主公啊,如今已經是天下大亂!中原開始混戰。恐無一天寧日。主公當考慮是否答應曹操之請參與中原混戰,從濮陽之地襲擊呂布。”

袁紹是個選擇困難症後期患者,好謀無斷是他最大的特點。此時的袁紹自然又是犯了病,天天召集人討論,但天天不做決定,他心中想著還是回鄴城與袁尚商量過後再決定。許攸跟隨袁紹多年,主公的這點心性摸得透透的,知道催也沒用。

另外袁尚在書信中還表達出兩個意思,一來是他十分想念父親,在信中撒了撒嬌,說從小到大都沒有遠離父親這麼久,想念父親了;二來袁尚建議袁紹安撫幽州民心軍心,袁軍一直有為戰爭雙方亡故者一起祭祀的風俗,袁尚建議袁紹這次在幽州各地搞嚴肅的祭祀活動,表達袁紹的愛民之心,也穩定當地的世族大家,讓他們知道換了一個新主公,他們可以安心過日子。這樣的話幽州的恢複生產還有糧食稅收可以更有保障。

在古代,國家和諸侯之間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戎與祀,即戰爭和祭祀。這兩件事情不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凝聚民心的方式。通過戰爭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尊嚴,通過祭祀來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和感恩。這種信仰和儀式不僅是一種宗教活動,更是一種政治象征和社會凝聚力的體現。

戰爭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諸侯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爭奪土地、資源和權力。戰爭不僅是一場力量的較量,更是一場信仰和榮譽的較量。勝利者將得到人民的尊敬和崇拜,失敗者則會被視為軟弱無能。因此,戰爭成為了國家和諸侯之間展示實力和統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與戰爭相對應的是祭祀。祭祀是古代人們對神靈的一種敬畏和感恩之情。通過舉行祭祀儀式,人們向神靈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和信仰,希望能夠得到保佑和庇護。同時,祭祀也是一種社會凝聚力的體現,通過共同參與祭祀活動,人們感受到了共同體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