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製鹽大業(1 / 2)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事情和楊憲預估的差不多,沒幾天時間果然接到了來自朝廷的回旨。

今年年初,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朝廷推行了開中法。

整個開中法大致分為三步,即報中、守支、市易。

報中是鹽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食,向朝廷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本來這倒也沒什麼問題,可隨著時間推移,弊病漸生。

隨著時間推移,皇室、貴族、官僚等特權階層,看到掌握鹽引有大利可圖,就如蠅逐臭,紛紛去搶占鹽引然後轉賣給鹽商,從中牟利。

這一現象被稱為“占窩”。

到了明中葉“占窩”現象愈演愈烈,不僅破壞了開中製度,也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這些在楊憲看來,有解決的辦法,不過現在不是提這個的時候,他隻是點到即止。

人家老朱剛剛推行,正在興頭上,這時和他講這,不是直接掃他興嗎。

因此楊憲在奏折裡提的僅是在他揚州一地開設鹽場,同時施行自產自銷,官鹽所得,全都用於建設揚州。

如今大明初立,國庫本就不充盈。

而建設揚州又需要大筆的錢,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提出五年重建揚州的偉大口號,這就苦了管理戶部的呂昶。為了這事已經不知道和老朱提了多少次,如今楊憲的方案,又正好可以解決此事。

再加上楊憲進獻製鹽之法有功,朱元璋沒理由不答應。

魯明義發現的一處鹽礦在城外五裡地的地方。

楊憲這一次帶的人,除了衙門的差役外,還有幾十個揚州城百姓,其中大部分都是喝過楊憲雞湯的那批人。

一群人拉著幾車物資,就這麼浩浩蕩蕩往鹽礦趕去。

不到一個時辰,便到了目的地。

根本不等楊憲吩咐,官兵百姓們就自發動手,給整出一大塊平整的場地出來。

楊憲這邊安排人將馬車上的器械給拿下來,在空地上放置妥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