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 / 2)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第105章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朱標看著楊憲,開口道:“楊卿,前些日子,有大臣提起大明開科取士的事情,父皇雖然還未答應,不過也有這個意思。”

不過這畢竟是大明開國第一屆科舉,在很多方麵都經驗不足,因此朱標特意來揚州,就是為了來這問一問他的意見。

“楊卿,在你看來,朝廷開科舉,應當以何取士?”朱標看著楊卿,試探著問道。“以四書五經為主如何?”

將科舉製度的考核選題,定在四書五經裡麵,是不少大臣的意思,其中就包括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大學士。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

四書之名始於南宋朱熹,五經之名則早始於漢武帝之時。向為曆代儒學子首要研學之書經。

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則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原時空,朱元璋在這些文官的勸說建議下,科舉考的內容正是四書五經。

甚至連四書五經的教材範圍也有硬性規定,四書必須得是以朱熹集注版本為主。

明朝嚴格規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聖人的思想去寫文章,這個聖人是誰呢?是朱熹。

朱熹一貫主張天理為本,要犧牲人欲,那句著名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就是他思想的體現。

他曾給四書寫過注,主要標注他個人的理解,然而這些理解被統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學子必須按照朱聖人當年的思維來答題。

楊憲看了朱標一眼,臉上不動聲色,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微臣首先想知道陛下和殿下,舉辦科舉的目的是為何?”

“自然是選拔有才之士,治理國家。”朱標不假思索回答道。

“科舉製度產生於隋,確立於唐,最初科舉製度的設立,是隋朝皇權對抗世家門閥的一種手段,可慢慢就變了味。殿下可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見到那些新考取的恩科進士從大殿魚貫而出的時候,說了什麼話?”楊憲開口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