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話?”朱標開口問道。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楊憲話音落下,見朱標臉上神情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接著開口道:“恩科,所謂恩科,施恩於天下士子,結天下的讀書人的歡心。可對於之前曆朝曆代的君王,科舉的第一要義,既不是選才,也不是化育天下。”
“那是為了什麼呢?”朱標追問道,事實上此時他心底裡已經隱隱有了一個答案。
楊憲開口笑道:“和唐太宗講的一樣,牢籠誌士,讓天下的聰明人,全都進到科舉的牢籠裡,讓他們鑽研章句,白首窮經。這樣的話,這些人就不會異想天開了,也不容易被歪門邪道所惑。在那些帝王眼中,這些讀書人安定了,到時候天下即時還有人想造反,也不過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麼大事。”
聽了楊憲一番話,朱標臉上那是無比震撼。
因為楊憲剛才講的,在他看來是實實在在的帝王之術,果然之前我沒有想錯,楊卿可為帝王師。
原時空,朱元璋就是這麼做的。
甚至將科舉推到了極致。
科舉製度產生於隋,確立於唐,漸盛於宋,完善於明!
正是朱元璋確立了傳說中的八股取士!
朱元璋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他哪裡會不知道,造反軍隊中讀書人的作用,當初他要不是在定遠招攬了李善長,他的軍隊也無法做到如此快速發展。
沒有讀書人參加,單純農民起義隊伍,古往今來就沒有成功過,從陳勝吳廣起義,一直到後來的李自成無一不是如此。
因為農民起義,天生帶有思想上的局限性,對自身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對於革命無法提出正確的綱領。小農思想,也讓他們一邊容易滿足,另一邊則是取得一定成果後便急於品嘗勝利的果實,還未真正成功,便沉醉於酒色財氣之中。
這一點,朱元璋最後能夠從眾多起義軍之中,脫穎而出,他感受最深。
在朱元璋看來,沒了讀書人,泥腿子造反,就是一盤散沙。
因此他老朱,打從心底裡就防著讀書人呢。
後麵清朝在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