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1 / 2)

《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全本免費閱讀

第107章反對的不是科舉

“哼,我也知道楊憲那小子沒有彆的意思,不然你以為換了其他人我還會是這個反應嗎。”朱元璋冷哼道。

他看著朱標,原本以為自己的這個好大兒,已經磨煉夠了。

如今看來,還遠遠不夠。

起碼在帝王心術這一點上,還需修煉。

對於朱元璋這些帝王來說,朝廷能人誌士不能少,可也不能多。

比如像楊憲這樣的人才。

朝廷上有這麼一個楊憲,那是大明幸事。

有十個楊憲,大明疆域夠大,也是好事。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一百個楊憲這樣的人,朱元璋認為自己就該頭疼了。

在朱元璋看來,這樣的聰明人一多,朝廷必亂。

首先內鬥就無可避免,如果是庸才造成的破壞力還不明顯,可這些聰明人就難說了,指不定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到時候朝堂動蕩,甚至整個天下都會發生動蕩。

對於朱元璋來說,科舉取士,他寧願要一群忠心的庸才,也不能要一群思想活躍的聰明人。

因為越有思想,越有本事的臣子,也就代表著越難控製。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劉基,劉伯溫。

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這個人,表麵上看上去平靜、心細。

其實裡頭啊,心高氣傲著呢。

他是敬畏咱,但卻不親近咱。

這也是為什麼劉伯溫開國後,隻被授封一個三等爵位的原因。

當然這對劉伯溫來說,也是好事,他正樂於如此。

可這樣的臣子,他朱元璋都隻能做到這個地步,更何況是之後的皇帝呢?

像劉伯溫這種隻是骨子裡看不起上位的人還好說,朱元璋最怕的還是那種有野心的聰明人。

他能夠降服得了這些豺狼虎豹,朱標能夠降服得了,可再往後,比如到了雄英這一代,還能對付的了嗎?

如果一群既聰明又有野心的官員,結黨營私,到時候文官們直接做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