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年稅收也不過堪堪過1000萬兩白銀。
而新稅改革後的江南諸道,僅僅夏稅,就交了709萬兩稅銀。
雖說江南諸道這些富裕的地方,占了大明稅賦的半壁江山,可這也隻是半壁!
“由於其他地方今年仍舊沿用老的稅製,因此稅收工作開展的要相對慢一些,預估要半月以後才能陸續收到各地的奏報。”朱標頓了頓,接著開口道。“不過由於清丈田畝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民間各地查出了大量隱田,因此即便沿用舊製,預估收上來的稅也要比往年要多。”
“戶部那邊給的估計,今年僅僅夏稅,便已經超過去年一整年的稅賦了。全年預估能夠達到2500萬兩白銀以上。”
整整2500萬兩白銀
聽得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這實在是太他媽多了。
洪武頭三年,建國之初。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是休養生息,因此幾乎沒有多少稅賦可言。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大明國庫會這麼窮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洪武五年,今年一年的稅賦,基本上就能夠抵得上之前四年。
這又如何不讓他心驚!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隻因為楊憲進獻的稅製改革。
稅製改革後。
朱元璋和朱標都想到了今年稅收應該是能夠提高,可怎麼也想不到會提高這麼多!
朱元璋欣喜過後,整個人很快冷靜了下來,他沉吟了一會兒,開口道:“老大,關於這個新稅,江南諸道的百姓們怎麼說?”
朱標知道朱元璋話裡擔心的事情。
他是怕新稅是否會加大尋常百姓的負擔,這樣一來就有些得不償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朱標開口笑道:“父皇放心,尋常百姓上交的賦稅比去年還要少,對新稅更是讚不絕口。”
“雖然單次稅賦看起要比以往多一些,可新製是把田賦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