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1 / 2)

《被人夫佞臣訛上後》全本免費閱讀

慶和四年,春。

元鳥矗立在飛簷之上,嘰嘰喳喳的不斷叫囂著,清脆的啼鳴聲傳下朝堂,遊蕩在百官耳中,成了另一幅光景。

一折奏章砸下高台,群臣皆噤聲,平息個個唇槍舌劍,眼下卻紛紛裝起鵪鶉。

聖上龍顏肅穆,目光如炬,俯瞰台下群臣,冷聲問道:“邊西總督黃宗昌,竟敢叛國投敵,開門揖盜,致使我國百姓遭受戰亂之苦,生靈塗炭!朕要請教丞相,對此罪狀,有何對策可行,以正國法,以平民怨?”

宋相麵色凝重,緩緩開口:“陛下,黃宗昌賣國求榮,罪大惡極。臣認為,當速派忠誠良將即刻前往邊西,穩定局勢,同時發動邊西守軍,儘早收複失地。”

“丞相認為,當派何人前往?”

聖上此言一出,偌大金殿之上鴉雀無聲。

“陛下。”宋相環顧一周,見眾臣垂下腦袋,都不願與之對視,唯有衛明昭一副老神在在樣,當即道,“依臣之見,可派衛將軍前往。”

“哦?”聖上聞言,將目光投向衛明昭,“衛將軍可願掛帥?”

衛明昭心下哂笑,同等情景再次上演了——

黃宗昌開城叛敵,利城失守,以往昏庸無道的九五之尊,此番卻在高台上勃然大怒;群臣你推我辭,宋老賊一柄忠義大帽扣到自己腦袋上,將出頭鳥置於火堆之中,細炙慢烤。

“臣惶恐,還望陛下另擇良將。”

衛明昭一語落下,果不其然,在朝中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世人皆稱衛家赤膽忠心,乃大晉之暉,永將黎明護於身後,死也要死在戰場上。前世的衛明昭確如所言,得令後連三年孝期都未過,欣然領兵萬死不辭。

而這一世,作為衛家唯一一個嫡脈,卻做出了讓世人震呼離經叛道的舉動——

衛明昭於朝堂之上,當眾卸下兵符,慨言道:

“陛下,自開年以來,臣時感乏困無力,近幾月常於晨間嘔血。請過不少名醫診脈,許是早年間領兵征戰,積勞成疾,恐臣時日無多,實難勝任邊西重任。”

“還望陛下收回成名,允臣告病還鄉,安度餘日。”

衛明昭擲地有聲,神色間毫無懼色,常年在軍營裡摸爬滾打練就出來的氣勢,是在場文臣所不能及的,更是帝王無法拒絕的。

群臣也顧不得殿前失宜了,就著臨近同僚,窸窣聲惹得龍顏愈發難堪。

而衛明昭的視線,卻一直停在宋相身上。

舊景重疊,上一世就因為宋老賊的一句“此子居心叵測,衛家要反”,她爹忠其一生,亡魂都未安,她們衛家卻落得滿門抄斬。

而她衛明昭,也慘死在將軍府門口,宋相攜其門生立於外圍,笑睹她如棄犬般曝屍街頭。

若問有無恨意?她恨,恨自己還未查明父親死因,卻遭奸佞戕害。

許是蒼天真有眼,見不得忠良泯滅,給了她一道重生機會。

衛明昭泰然自若地站在金殿中央,宋相還想啟奏,當權者如她所料,起身拂袖皇袍一甩,終是一句“退朝”落下。

對上宋相視線,衛明昭嗤笑出聲,在他晦暗不明的眸色中,在眾目睽睽之下,大步走出朝堂。

回身望向金殿,幾代人儘忠的地方,碧瓦朱簷仍為舊色,卻高不可攀。廟堂混濁,不若熹光映高闕;孤潔難保,枯木寒鴉又怎能淨天明攬辰月。

初陽沒入雲霾,星星火光偃旗息鼓,涼風蕭瑟下,衛明昭孤身走下踏道。

三兩文臣站於柱後,以宋相為首,默視梯下人背影。

“宋相,衛明昭當真病入膏肓?”

“我看不見得,今日我瞧她聲如洪鐘步履穩健,哪有一點病態樣。”

宋相抬手止言,兩個門生互視一眼,噤了聲。

階下身影已漸淡去,宋相收回視線負手而立,幽幽開口:“真病也好誆言也罷,兵符已經交了,她衛家,倒是出了一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