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秀嘟嘴:“媽媽!我豈是那樣的人呢,就是聽你說家窮就嫌棄,我這讀書明理的姑娘,要糾正一二。”
徐氏放心,撿著針線又坐下,定了定神,笑道:“也是,我奶大的姑娘,自小聽話,怎麼會和人定私情。”
元秀也笑,打開書本。
徐氏又說起來:“鎮上十幾家讀書的,祁家挑尖,賀家挑尖,可是呢,老太爺放出話,姑娘的親事不著急,姑娘你想吧,這不是這十幾家都不行,入不了老太爺的眼嗎?”
元秀又好氣又好笑。
祖父不同意的原因,其實由徐氏自甄氏處聽來,又告訴元秀,可是現在呢,說糊塗話的還是徐氏。
祁家、賀家還有其它的人家曾向她提過親事,沒等元老太爺考慮好,主要是人太多,推掉哪家都不合適,元老太太離世,親事也就耽擱。
三年喪期滿後,今年有秋闈,彆說元老太爺會等,慢則明年殿試後,快則也要秋闈後吧。就是提親的少年們家長輩,也知趣的吩咐家中少年先科舉,拿一份兒漂亮的報捷條子,再提親就更容易,也顏麵好看。
親事先不提也罷。
二爺元連出自關心,向父親提及秀姐大了,要定親事。元老太爺就簡單的說了說科舉將至,元連也就明白,回房去,甄氏也關心,元連轉告,徐氏關心的時候,甄氏好心的告訴她。
當時徐氏歡喜回房:“還是老太爺想的周到,幾家小爺們要是沒能耐做官,姑娘就不許給他們,咱們等著,不急不急。”
結果,今天就變成:“老太爺沒許他們,就是入不了眼。”
元秀不同她爭辯,心思放到書上。
徐氏自說自話,什麼集鎮上的少年倘若得官,也可以請老太爺重新看看,而老爺奶奶任上再相看幾家,姑娘親事還不挑美了嗎?
元秀漸聽不見,全心沉浸在書裡,到了時辰,廚房裡羅媽媽請看明天的菜單,元秀看過,需要現買的打發錢給她,元連明天出門,為家裡的事情,小廝來討車馬錢,元秀也發給他。
徐氏讓梅花和秋草打水洗漱,主仆睡下。
一早上學去,元慧快樂的像個小雀子,原來,她昨天除去拳打鄭留根,還有二十文招降錢,慧姐請客,請吃蘿卜糕,也有麥芽糖。
兩個奶媽和兩個丫頭簇擁姐妹進學堂,南陽侯世子欒景在後麵無計可施,他找不到下手調情的時辰,更沒有合適的地方。
往附近茶館裡坐下,欒景捧下巴思忖,從長計議,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