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們對顧衍趙玉成上大學,還覺得是他們家裡有關係,並不是憑借他們的能力。
雖然之前顧衍和趙玉成說翻地機是他們設計弄出來的,但知青們都以為他們吹牛。
可現在人家隻用一個下午就弄出來手搖脫粒玉米機,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也能讓人少受累。
不佩服不行。
農村乾了一輩子農活,雖然也有一點簡單的工具,但根本就比不上手搖玉米脫粒機。
王青山更加客氣,朝著顧衍和趙玉成,“顧衍,到底你們大學生厲害!”
顧衍謙虛,“這些都是簡單的理科知識,運用到實踐。又沒有什麼了不起!”
趙玉成得意,“那當然,我們研究的那些東西,這點真的算不上什麼!”
顧衍聽到這話,連忙阻攔,“趙玉成,紀律!”
趙玉成聽到這話一愣,才想起來,他們研究的項目是保密的。
雖然趙玉成知道的不多,也要遵守相關的紀律。
在沒有解密之前,在外麵說出隻言片語,都算違反紀律。
趙玉成拍了拍自己的嘴,“總之你們好好學習,以後真的說不定能考大學!”
顧衍也點了點頭,“國家需要各種各樣的理科人才!”
王青山想了想,眼露欣喜,“我上高中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化學!每次我化學都能考滿分呢!”
一聽這話,顧衍眼睛一亮,“化學是未來發展的重點,青山大哥,你要是喜歡,你一定要堅持學習。”
雖然王青山今年已經26歲,兩年後恢複高考,等上大學也不過29歲。
這樣的人,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也會更加刻苦。
王青山已經把顧衍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好好學習總沒錯。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想離開農村隻能通過學習了。
原本知青點的人很多都在看笑話,覺得將來恢複高考遙不可及。
顧衍露這一手,讓大家十分震驚。
大家都有小心思,辛苦的勞作,沒有前途的未來,迫使這些人把希望也開始轉移到遙不可及的高考。
至於能不能堅持下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支書回來,又專門請顧衍和趙玉成吃飯,感謝他們。
顧衍和趙玉成沒有拒絕,明天他們就要離開了,跟李支書再三交代一番。
可就在他們吃飯的時候,有兩輛軍綠色的吉普車來到大李莊村委。
這些人神情嚴肅,不苟言笑。
直接在李支書家,堵住了顧衍和趙玉成,把他們帶到了村委。
“李支書,從現在開始,你通知大李莊所有人不準離開。”
李支書微微一愣,難道顧衍和趙玉成出事了?
“兩位公安同誌,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可不能冤枉顧同誌和趙同誌!”
一個稍微年輕一點的公安虎著臉,“李支書,不該問的不要問,知道多,對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