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瀛這幾年跟著祁淵學了一些三腳貓的功夫,上了戰場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驍勇善戰,但也並非如之前那般無勇無謀。
不知為何,楊進在挑起夏國和水國之間的戰爭之後便銷聲匿跡了,不管是在夏國還是在水國都完全找不到他的身影。
不僅僅是楊進,夏國與水國正式開戰兩月有餘,他們的丞相依舊沒有半點消息,到底是生是死竟無從得知。
但這兩個人的消失,對兩國之間的戰爭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仗已經打了,眼下的關鍵是,到底是水國挑釁成功還是夏國應戰滿載而歸。
水國被夏國打的節節敗退,完全不像是做足了萬全準備的模樣。
城池一個個被夏瀛攻下,水國的軍隊一直在退一直在退,距離他們的皇城也越來越近。
夏瀛贏瘋了,不斷的讓軍隊進攻,雖說他是第一次帶兵打仗,但夏瀛卻覺得無比的容易。
但常年征戰的大將軍卻在越接近水國皇城的時候越覺得事情不會像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雖然看起來他們這場仗占了主導優勢,但並不代表他們夏國沒有損失兵馬,實際上,越是深入水國的國土,他們的兵馬越是損失的慘重。
隻不過相對於水國的損失而言又稍稍的低了一點。
可怪也就怪在這個地方。
在軍事上大將軍自認要比他們的陛下更有發言權,水國的軍隊雖說不及夏國,但怎麼樣也沒到現在這樣遠遠不及的程度,更何況……
“陛下,越是接近皇城我們越是要冷靜,自與水國開戰以來,一直是水國本**隊與我國應戰,而水國的盟友國至今仍未有半點動作,臣擔心……”
大將軍看著已經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夏瀛,冒死出言阻止。
不出所料,他這番進言沒有得到夏瀛的認同,夏瀛有自己的想法。
“水國不自量力與我夏國開戰,同盟國卻也不是傻子,實力懸殊明顯,他們怎會出來幫助水國殃及自己本國?大將軍未免想得太多。”
夏瀛和連清這兩年見的麵不多,但隻要是見麵,連清大部分時間都會給夏瀛灌輸夏國很強,強到僅次於曹國的理念,潛移默化的帶著夏瀛的思想走。
而祁淵自然與連清配合的十分默契,慢慢的,夏瀛變得越來越自負。
眼下,他的大軍已然逼近水國皇城,夏瀛絕對沒有在這個時候停下步伐的打算,他的自負讓他聽不進大將軍的建議。
“可是陛下,就算水國同盟國真的畏懼我國實力不敢對水國伸以援手,但水國畢竟也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小國,如果我們貿然進入皇城,很有可能被水**隊反撲,我們已經深入水國太多,倒是再想撤退就難了!”
大將軍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水國失敗的如此徹底在他眼裡一定有蹊蹺,所以越是到了最後關頭才越是要穩中求勝。
“陛下不妨再等幾日,等援軍到了再一舉進攻,到時再拿下水國自然如囊中取物般簡單啊陛下!”
無非是等幾日,這麼多年他們都等過來了,大將軍自認幾日又能如何?
可他麵對的,是一意孤行了半輩子的夏瀛,雖然大將軍的話有道理,但夏瀛不認為按兵不動等著援軍就一定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按兵不動,無疑是給水國尋求救援和算計我軍的機會,大將軍求穩朕理解,可如若援軍未到而我軍卻因無所作為而被水國反咬一口該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