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的次子,杼,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基因,打小就聰明,在複國過程中立下不少功勞。
少康十九年時,杼被任命為上相(差不多就是二把手),在政務方麵,業績突出,深受好評。本來上相是應該由太子,也就是少康長子季擔任,不過當時季在舊都斟尋負責軍事管理,責任重大不便離開,於是推薦了弟弟杼當上相。到少康三十二年時,季因病逝世,杼被立為王太子。
杼上位第一年,寒浞的舊部趁著水災,在斟尋發動叛亂,杼率軍親征,很快便剿滅了叛軍。杼比他父親愛打仗,上位以後一直盤算著收拾北方那幾個不聽話的小國家,於是後來開展了曆史三年的北伐戰爭,收服了黃河以北的很多地區。
打完了北邊,杼又想去東邊搞事情,為了東征,還將國都遷於黃河以南的老邱(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陳留鎮北),說明杼還是很有眼光的,老邱北邊有黃河這道天然屏障,從這東征也能減少路程,方便物資補給。然後,在第六年,杼率軍親征東夷,又曆時三年,平定了東夷大部分部族,一直打到東海才回來。
杼死後由長子槐繼位,可能受祖輩影響,槐對戰爭非常癡迷。槐繼位時,夏在杼多征戰的基礎上,疆域已擴大不少,但槐並不滿足,想著我的老子打了北邊、東邊,南邊、西邊還沒打過呢,讓我也過過癮。當時處於淮水下遊的淮夷本來和夏秋毫無犯,槐自恃國力強盛,逼迫淮夷歸順,淮夷不肯,正好隨了槐的意,立馬出兵攻打。
淮夷應該就是良渚文化發源而來的,當時已是江南這邊最大的部落聯盟,雖然經濟和文化也比較發達,但在夏強大的軍事實力麵前,也難以抵擋。雖然後來夏贏得了戰爭,但是這場屬於侵略戰爭,自然是血流成河,給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後來槐還不滿足,又陸續攻打了周邊的小國,到後來四方歸順才罷休。於是,夏朝最輝煌的時刻來臨。
由於戰爭,國內民怨比較大,槐的政治風格比較嚴酷,和秦始皇差不多,製訂了殘酷的刑法,實施高壓政策,才暫時平息了國內的不穩定因素。
槐在位時,夏朝的疆域進一步擴大,為鞏固夏朝做了很大貢獻,但他對外窮兵黷武,對內治理嚴酷,對那個時代的百姓來說,他並不是一位好君主,但從曆史角度看來,他推動了時代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功績的。
槐本來想傳位於長子,可是長子死的早,下麵幾個兒子又看不順眼,隻有小兒子芒還算湊合,想想就傳給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