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幫打架,又是送土地,燕莊公對齊桓公是感恩戴德,一路護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哎呀,諸侯相送到邊境就好了,您都送到我們國境內了,這樣於禮不合啊。”這可怎麼辦呢,富豪齊桓公有辦法,說:“你到的這片土地都送給你了,這樣就還是在你們燕國邊境,不算違禮了。”果然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有錢真好。
齊桓公送完土地,還不忘告誡燕莊公:“以後要聽周天子的話,像你們祖先召公一樣儘心輔佐周王室,要按時繳納朝貢哦。”尊王攘夷這個手段確實厲害,其他小弟們從此更加擁護齊國老大哥了。
這次山戎來襲,燕國反倒得到了一大片土地,疆域擴大了許多,為之後成為戰國七雄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659年,北狄大舉入侵刑國,刑國派使者來到齊國請求救援。邢國的首任君主周公第四子姬苴,國土疆域在太行山以東、漳河以北一帶,離齊國遠著呢。北狄的活躍範圍和山戎差不多,不過他們更靠南方,喜歡來騷擾中原北部國家。
關於救不救刑國,齊桓公很糾結。要說救嘛,齊國雖然強盛,但也沒能力天天組織大規模的軍隊去幫助彆國,何況路還這麼遠。不救嘛以後怎麼還好意思當大哥。管仲建議齊桓公:“等他們鬨的差不多我們再出場吧,少花點力氣。”
等邢國被北狄圍困兩個月左右,齊國組織宋、魯、曹、鄒四國組成聯合國部隊,前往邢國救援。北狄搶的差不多了,看到聯軍來了,於是也很識相地跑了。齊國過去其實就是做做收尾工作,搭搭難民棚,發發救濟糧之類的。後來齊桓公好心,幫助邢國向南遷都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夷儀離齊國更近一些,比較安全,邢國得以存續。
沒過多久,北狄卷土重來了,他們這次的目標是衛國。衛國是北邊的一個大國,都城朝歌,是商朝舊都。時任君主就是前文提到過的,人稱鶴王之王的養鶴愛好者衛懿公。
這次北狄入侵,衛國都城被攻破,衛懿公本人被殺。衛國大夫弘演來給衛懿公收屍,看到屍體隻有一個肝,覺得這樣下葬不好看,於是就剖腹,挖了自己的一個肝給衛懿公全屍下葬,這就是弘演納肝,他本人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忠君的典範。
國民聽說衛軍慘敗,急忙抱團逃亡。國君不可空缺,國民一直不喜歡衛懿公一脈,便聯合起來殺死了衛懿公後裔,準備複立急子後人。可是急子無後,代替急子死的子壽也無後,隻好選擇急子的胞弟昭伯之子公子申為君,號衛戴公。也許是逃亡路上的環境不好,衛戴公於上位元年就暴斃,於是在齊國的衛國公子毀(昭伯另一個兒子)回到衛國逃亡難民團中即位,號衛文公。
齊桓公看衛國家都沒了,就在黃河南部的楚丘幫助衛國新蓋了一座都城,讓衛國君臣、老百姓重新有了安身之所。
經過這次存邢救衛,齊國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