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春秋 第三十四章 權臣趙盾(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2857 字 8個月前

晉國共有十一個權傾朝野的世族,分彆是狐氏(代表人物狐毛、狐偃)、先氏(先軫、先且居)、郤氏(三郤)、胥氏(胥臣)、欒氏(欒枝)、韓氏(韓厥)、荀氏分支中行氏(荀林父)、荀氏分支中行氏智氏(荀首)、魏氏(魏相)、範氏(範會)、趙氏(趙衰)。晉襄公時期,他們又分為兩派,一派是跟隨這晉文公開創霸業的狐氏、先氏、胥氏、欒氏、趙氏,都是新興大家族,另一派則是國內的傳統貴族,郤氏、荀氏、範氏等。

晉襄公時,重新恢複三軍六卿製,到後來跟隨晉文公開創霸業的功勳元老們,趙衰、狐偃、胥臣、先軫、先且居、欒枝、胥臣都死光了,六卿中的四位都死了,晉國政壇正麵臨重新洗牌。本篇所講述的主人公,趙盾,趙衰之子,後來成為了晉國的實際掌權者。

趙衰為謙虛,晉文公挑選六卿人選時,他都推選了彆人,在晉襄公時期,他才擔任中軍佐,入了六卿,但他同時擔任執政大夫一職,相當於文官中的一把手。文武兼修的趙衰為了兒子趙盾營造了極其有利的政治環境。先且居死後,地位最高的中軍統帥空缺,晉襄公透露出口風要重用老臣,年輕氣盛的先克(先且居之子)最先發表意見:“狐偃和趙衰的功勞那麼大,怎可忘記?”於是晉襄公改變了想法,準備任用功勳之後。

中軍統帥最熱門的候選人當屬狐偃之子狐射姑和趙衰之子趙盾,狐射姑的資曆更老,他是晉文公的表弟,還參加過晉文公的流亡,最後中軍統帥由狐射姑擔任,趙盾任中軍佐將。六卿其餘四位分彆是上軍將先克,上軍佐箕鄭父;下軍將荀林父,下軍佐先蔑(先軫之弟)。

三軍六卿人選確定完畢,趙盾雄心勃勃,並不甘心於中軍二把手的位置,趙盾很幸運,他的執政生涯真的是運氣好,一帆風順,這不,他上位的機會馬上就來了。晉襄公的老師陽處父從外地回來,聽說六卿人選已定,便對晉襄公說:“狐射姑雖然是個人才,但是為人剛愎自用,不如趙盾賢能,讓狐射姑擔任中軍統帥恐怕不妥。”

陽處父這麼說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原來是趙衰部下,老大的兒子自然要幫,二是狐射姑的才能確實不如趙盾,陽處父這麼推薦也是為了晉國整體發展著想。晉襄公是非常尊重老師陽處父的,於是聽取了他的意見將狐射姑和趙衰二人的職位互換。狐射姑被換下來後心裡很不爽,恨死了陽處父。

趙盾掌權後,雷厲風行,勤修內政,權力日漸膨脹。不久後,晉襄公一病不起,於病逝前囑咐趙盾扶立太子夷皋為君。夷皋此時還是個幼兒,趙盾覺得他太小沒有能力理政,於是和群臣商議擁立在秦國當質的公子雍,這個時候狐射姑還沒走,他的意見是立公子樂(懷贏的兒子)。

趙盾說:“懷贏侍奉過懷公、文公兩位君主,品行說不過去,再說排行靠後,立她的兒子名不正言不順。”趙盾派遣先蔑、士會去秦國接公子雍回國主持大局,同時狐射姑也派人去陳國接公子樂。趙盾知道消息後,直接派人在半路將公子樂一行人全部殺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