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方麵的大鱷晉國,此時晉靈公已經長大,荒淫無道,與權臣趙盾的矛盾日漸激烈,楚莊王於是萌生了北上爭霸的意圖。楚莊王六年,“朝晉暮楚”的鄭國叛離晉國,主動和楚國結盟。看晉國霸業有衰敗的跡象,楚莊王趁機出兵,攻打陳國和宋國,晉國趙盾出兵攻擊鄭國以解陳、宋之圍。楚莊王去救援鄭國的時候碰上了晉軍,雙方交戰,晉軍戰敗撤走。此次北林之戰對晉國的勝利是楚莊王問鼎中原的第一段階梯。
楚莊王八年,磨刀霍霍的楚莊王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之戎,經過洛陽附近時,楚莊王故意駐足,檢閱三軍,借以向周天子耀武揚威。周定王看大軍壓境,慌了,於是派王孫滿過去看看。楚莊王毫不客氣,問王孫滿:“大禹造了九鼎,聽說是周朝的至寶,我們楚國也有鼎,就是不知道你們的鼎有多重。”
九鼎是周朝的國器,象征著周朝江山,直言問鼎可是大不敬,可是周天子衰微,又能怎麼樣呢?還好王孫滿機智,拋出五個字:“在德不在鼎”隨後王孫滿給楚莊王科普了一下九鼎的來曆:“夏朝大禹有德,四方諸侯進獻青銅,鑄成九鼎,象征九州,九鼎一直守護著國家,一直到周朝,如今周得雖衰,但天命未改,鼎之輕重,不是你們可以問的。”楚莊王見自討沒趣,忿忿而言:“哼,九鼎有啥了不起,我們楚國的長戟,也夠鑄成九鼎了。”楚莊王意識到取代周王朝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領兵回國,準備處理國內的大問題,鬥椒。
鬥椒看楚莊王不再裝孫子,還大刀闊斧搞政治,實力逐漸增強,他覺得自己處境越來越危險,於是壯起膽子,公開叛亂,若敖氏一族是有自己的封地的,所以確實有實力和楚王室作對。不過鬥椒畢竟是作亂的一方,軍心不穩,楚莊王親率大軍征討,士氣碾壓,沒過多久,就打敗了鬥椒,若敖氏之亂到此算是結束了,這個強大的家族也完蛋了。自古以來,君臣爭權的例子便屢見不鮮,封建時代,難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