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罃在楚國蹲了九年大牢,受儘了屈辱,但他的意誌沒有被消磨,反而化悲憤為力量,回國後就想著怎麼搞垮楚國。打仗是很消耗財力物力人力的,智罃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晉國近幾年雖然和楚國在拉鋸戰中取得了一定上風,但是直接打的話晉國對於楚國並沒有絕對勝算,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經典的戰略,即三駕疲楚。戰略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將晉國上中下新四軍分為三支軍隊,要打仗的話就逐一出動,勾引楚軍,其中一支軍隊出動的時候,其他兩支軍隊在家休息,使用車輪戰拖垮楚軍。
晉悼公采用了智罃的戰略,攻打楚國的小弟鄭國。鄭國處於晉楚中間,誰取得了鄭國的控製權,意味著誰就是老大,這好像變成了晉楚爭霸的潛規則。可憐的鄭國夾在兩個大佬之間,隻能做做牆頭草,誰牛逼就跟誰。三駕疲楚的戰略核心就是通過攻打鄭國來調動楚軍,以達到消耗楚國的目的,因為晉國離鄭國更近,軍隊進退可以比楚軍更迅速。於是晉國每次用三分之一的軍隊勾引楚國大軍來救,楚軍來了,晉軍就撤回,等楚軍回家了,第二波晉軍又來了,於是楚國大軍又趕去救援。到第三次的時候,楚軍實在是趕不動了,索性就不去了,任由晉國欺負鄭國,鄭國抵擋不住晉國的攻勢,最終依附於晉國。
通過三駕疲楚的戰略,晉悼公沒有花費太大的成本,不但收服了鄭國,而且消耗了楚國的實力,使得楚國沒有餘力大軍北上。晉國和楚國打了一百多年,楚國除了楚莊王時期風光一些,打了兩場勝仗,其餘均是晉國獲勝,究其原因是晉國人更善於謀略,相較來說楚國就有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了。楚共王也是鬱悶的很,老爹楚莊王霸業未成,死的早,自己即位的時候才十幾歲,雖然勤勤懇懇謀求霸業,但顯然在政治和軍事上不夠老練。眼看製霸無望,楚共王不久後帶著遺憾歸西了。
晉悼公雄才大略,是繼晉文公之後最有作為的晉國君主,其本人在各方麵的能力上可以說是完美,十四歲即位,短短幾年間帶領晉國走向全盛,壓製強敵楚國,稱霸中原,隻可惜英雄命短,楚共王死後沒多久,晉悼公因病去世,年僅29歲,在位15年。
晉悼公死後,其子晉平公即位。晉平公上崗的第一年,晉楚又打了一架(湛阪之戰),楚軍大敗,晉軍浸入到楚國本土後才退回來。湛阪之戰後的一段時間裡,各國之間很少打架了,外部局勢相對穩定。外部安定下來了,各國內部之間的大家族鬥爭開始愈演愈烈,分封製就是這樣,為了更多利益、權勢,鬥爭總是無休止的,這不,晉國的大家族範家和欒家馬上要開始掐架了,史稱欒盈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