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康王在戰略上的運用比楚共王要好一些,在麵對晉國聯吳製楚的險惡環境中,楚康王意識自己也需要結交盟友,那找誰來當盟友呢?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楚康王將目標瞄準在秦國和齊國身上。
秦國自秦穆公之後,一直被晉國壓著打,沒有機會滲透進中原地帶,心裡很是憋屈。楚康王剛上台那年,晉國又組織了聯合國聯軍教訓了秦國一頓。借此機會,楚國向秦國示好:“我們常年受到晉國人的欺負,讓我們結為兄弟,齊心協力對抗晉國”,雙方一拍即合。
東邊的齊國由於羽翼漸豐,意欲脫離晉國聯盟,被晉國出兵教訓了,楚國找準時機,趁晉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出兵攻打晉國的小弟鄭國,促使晉國撤軍,齊國因此對楚國有所感激,結為聯盟。
搞定了兩個大國盟友後,楚康王又花費了很大經曆,先後在對許、蔡、陳等小國的外交策略中取得成效,使得這幾個小弟安心下來,不再天天想著投入晉國的懷抱。不得不說楚康王很會把握機會,穩定了外部局勢,這讓晉國壓力倍增,晉國如果要和楚國作戰,不得不兼顧西邊的秦國和東邊的齊國,結盟策略有效地破解了楚國疲於應付的局麵,讓楚國可以將重心放在中原戰場上。
楚康王三年時,和晉國打過一次架(湛阪之戰),輸了,不過這次並沒有損傷到楚軍的主力。後來因為鄭國子孔的策略,北上伐鄭,無功而返,倒是被冷空氣害慘了。楚康王十一年時,晉國為了報複齊靈公幫助欒盈作亂,準備叫上小弟教訓齊國,齊國向楚國求救,於是楚康王出兵攻打鄭國,迫使晉國放棄攻打齊國。楚康王十三年時,楚國又聯合秦國攻打吳國,等聯軍到了吳國,發現他們防守工作做的很好,覺得占不到便宜,就調轉方向北上攻打鄭國,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