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二十二章 儒家亞聖(2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487 字 5個月前

孔子把“忠”看得非常重要,注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尊崇“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王臣”。孟子不這麼認為,他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倡導“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的君臣之道。孟子並不認可孔子的愚忠思想,認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王值不值得效忠,得看他自己的本事和德行。

孟子和孔子一樣,力圖將自己的學說轉化為治國的方針,為了實現政治主張,孟子在學術界闖出名氣後,決定帶領弟子開始周遊列國。孟子的治國主張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仁者無敵”,建議君王廣施仁政,但在群強並起的戰國年代,仁政並不受君王歡迎,君王需要的是讓國家變得更強。

孟子先是去了齊國,當時齊威王在位,正是齊國國勢大好的時期。齊威王創建了稷下學宮,他喜歡文化人,孟子一來就給他送了黃金。但對於孟子提倡的“仁政”,齊威王並沒有興趣,他想要的是稱霸。孟子在齊國不得誌,後來又先後去了宋、滕、魏等國,也是差不多的經曆,國君尊重你,但是就不愛你那一套。

齊威王死後,孟子再度到了齊國,得到了齊宣王的高度禮遇。齊宣王雄才壯誌,孟子本來覺得終於碰到個好老板,可以一展抱負了,沒想到齊宣王隻是把孟子當成一塊招牌,博取尊賢重士的名聲,並沒有采用孟子的政治主張。哎,亂世無仁政,孟子的願望再次落空,失意得離開了齊國。

此後孟子對於政治逐漸失去了追求,再遊曆過宋、魯之後,孟子回到故鄉鄒國,專心從事教育和著述工作,和弟子共同編撰了《孟子》一書。孟子的一生與孔子何其相似,長期致力於講學,中年以後開始周遊列國,但是無處施展抱負。公元前289年,孟子逝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