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二十三章 南華真人(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656 字 8個月前

道家的大boss不應該是老子嗎?為什麼我之前都沒專門寫過老子呢?不是因為《老子》(即《道德經》)這本書不重要,這本可是奇書,是最偉大的名著之一,除了《聖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就屬《老子》了。但是關於《老子》的作者,《老子》的成書年代,誰都說不明白,《史記》裡就有四個版本。太史公都分不清,我怎麼說得清楚。

《老子》雖然描述了一個叫“道”的東西,但隻是勾勒了形狀,並沒有豐富的血肉,《老子》中的“道”對於我們來說是虛無縹緲的。除了在《莊子》一書中多次提及老子,在春秋戰國其他百家著述中基本見不到老子的名字,關於老子就不再單獨介紹,因為我也不知道,隻能聊聊我知道的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本名莊周,出生在宋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後世尊稱其為南華真人。“道”究竟是什麼呢,《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說通俗點,“道”其實就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叫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由,主張無為而治。莊子雖然愛好黃老學說,但他一開始並不是如此超脫的人,也是想過從政的,隻不過懷才不遇,也隻是在宋國當當小官。看開之後,莊子主動辭職,專心於學術。雖然莊子沒當過什麼大官,但他有一堆的弟子,而且楚威王還曾想請莊子擔任楚國令尹,說明莊子當時在國際上已經享有了一定的學術地位。

如果說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那真正把道家發揚成一個學派則是莊子。莊子繼承了黃老的思想,但對於道,莊子有自己的理解。老子提倡的無為而治,其實也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政治手段,其哲學內涵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治理。而莊子不同,莊子是個理想主義者,他並不關心政治,他追求的是“物物而不物於物”的內在精神世界,什麼外界的紛爭和功利都與我無關,我隻想要自由的逍遙境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