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還有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明哲保身。老子提倡的“無為”是順應自然,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以此保全自己。道家的另一位大咖楊朱強調生命的重要性,提出了“為我”、“貴己”、“貴生”的觀點,說白了就是利己主義,但楊朱隻是利己,他不損人,不取不求,通過隱世保全自己。莊子不喜歡楊朱的論調,相比於“貴生”“為我”,莊子主張“達生”“忘我”,超脫於世,看淡生死,超越現實世界,追求精神自由。
莊子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和好朋友惠子耍嘴皮子,有一次和惠子在濠水的橋梁上玩耍,莊子看著水裡的魚不禁說道:“魚兒自由自在的真快樂呀。”惠子開始抬杠了:“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他們的快樂呢?”莊子回道:“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反駁:“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道魚兒的快樂,由此可以推論,你不是魚,你就不知道魚快樂不快樂。”惠子搞起了類比推理法,就是這個話太繞了,莊子是沒被繞暈,他說:“算了,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我就是在河邊知道的。”這場著名的嘴炮battle就是濠梁之辯。
莊子和惠子之間的辯論還很多,雙方互視為知己。惠子病故後,莊子就變得沉默寡言了,過上了獨自一人的隱居生活。公元前286年,莊子逝世,其思想精華收錄於《莊子》(又名《南華經》)一書中。
接下來就說說莊子的這個好朋友,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