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三十一章 函穀關大戰(2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860 字 8個月前

秦軍依托函穀關的有利地形,龜縮防守,擋住了聯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五國聯軍那邊,楚軍和燕軍出工不出力,就在旁邊當啦啦隊,真正拚命的就是三晉軍隊。按說如果再春秋時期,就算沒有楚、燕的幫忙,晉國的實力也足以碾壓秦國。但是時代變了,秦國已經站起來了,如果三晉一心同體,還是可以勉強勝過秦國的,但晉國已經分裂成韓趙魏了,三國不可能永遠步調一致。而且楚、燕消極應戰,三晉的士兵也不想賣命了,士氣大減。

函穀關確實難打,三晉軍隊損失慘重,楚國看玩得差不多了,先行撤軍,燕國馬上也溜了。盟友都走了,韓趙魏也隻好撤軍了。第一次的合縱攻秦之戰,以失敗告終。

三晉聯軍向東撤退,秦惠文王派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疾展開反擊。公子疾的家在渭陰鄉樗裡,所以人們也叫他樗裡疾。樗裡疾帶著秦國的虎狼之師,衝出了函穀關,在韓國修魚(今河南原陽)追上了三晉聯軍,雙方展開大戰。三晉聯軍攻打函穀關無功而返,信心嚴重下降,根本不是秦兵的對手,大敗而逃,韓國大將申差被俘虜。

修魚之戰後,樗裡疾乘勝追擊,繼續攻打韓國。雖然秦軍和三晉聯軍兵力相當,但此時的三晉已毫無戰意,抵抗不住秦軍的猛攻,八萬士兵被斬首,韓公子奐、趙公子渴紛紛戰死。聯軍慘敗的消息震驚了各諸侯國,一時間人人自危。

魏襄王看勢頭不對,趕緊安排合縱派的公孫衍下崗,並派人去求和。魏指大臣田需為了上位,趁機中傷公孫衍,說都是他的合縱計劃害得魏國怎麼慘,公孫衍於是在魏國失去重用,便跳槽去了韓國,準備繼續他的合縱事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