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推進順利,數戰數捷,皮牢、太原失守,白起部隊也逐漸逼近邯鄲。趙孝成王被打怕了,準備割讓六座城池求和,韓國也希望割讓垣雍停戰。趙國、韓國一合計,共同派使者到秦國遊說。
秦昭襄王和範雎商量了一番,同意了。這麼好的機會,秦昭襄王為何要放棄?雖然長平之戰秦國大獲全勝,但這場仗打了三年,而且秦國本身也陣亡了二十萬軍士。三年以來的長線物資補給,幾乎掏空了秦國國庫,秦昭襄王和範雎怕此時太過激進,到時候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就不好了。現在的秦國,需要恢複。
另一方麵,也有秦昭襄王和範雎的私人想法,他們都不希望白起的戰功過大。白起手握重兵,如果滅了趙國那還了得,萬一他占地為王怎麼辦。白起可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秦昭襄王無法完全信任白起,範雎也不想白起功勞太大影響他的地位,於是秦昭襄王接受議和,下令休戰。
白起接到命令後,歎了口氣,為秦國征戰沙場數十年,戰果累累,未嘗敗績。白起一路官至庶長,爵位大良造,被封武安君,但他終究無法像範雎一樣成為秦昭襄王最信任的人。打了這麼多年仗,白起也累了,從邯鄲撤軍後,白起就稱病在家休息了。
停戰後,按照協議,韓國割讓了垣雍,但趙國反悔了。虞卿覺得秦國貪得無厭,但土地是有限的,一直割地也不是辦法,虞卿建議趙孝成王把六座城池送給齊國,拉齊國當盟友。趙孝成王按照虞卿的建議,派人出使齊國,又把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封給楚國相相國春申,拉攏楚國,同時積極聯絡韓、魏、燕,想要恢複合縱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