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水渠共耗時十年才建好,大家都稱之為鄭國渠。鄭國渠修成後,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徹底改變了關中農業落後的局麵,讓其富庶起來。正如鄭國所說,鄭國渠修成對秦國來說是件天大好事,所以說韓桓惠王出的是餿主意,修啥不好去修水渠,本來想消耗秦國的,但秦國卻更加兵強馬壯了。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作為水利專家是儘職的,但作為間諜是失敗的。除了鄭國,關東六國為了麻痹秦國,派了不少說客和辯士到秦國,秦國的宗室大臣對外國來的這些人意見很大,就和秦王政建議:“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的,他們是破壞分子,請大王把他們趕走。”
有了鄭國的例子後,秦王政也覺得這些外國人都不懷好意,於是簽發了逐客令,李斯是楚國人,因此也在名單上。
李斯聽說秦王政發了逐客令,趕忙寫了封信給秦王政,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李斯先是舉了秦國曆來的優秀客卿,百裡奚、商鞅、張儀、範雎等人的例子,又用了一堆的比喻講道理,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李斯的文化水平,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原文。秦王政是個明辨是非的人,收到李斯的《諫逐客書》後,便取消了逐客令,繼續保持秦國重用客卿的傳統,還提拔李斯當了廷尉,這個職位相當於是現在的最高院院長、最高檢檢察長和司法部部長的結合,是秦國司法的頂層官員。李斯是法家的嘛,這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諫逐客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文學上,更是為秦國指明了用人上的策略,對秦國人才隊伍構建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