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戰國 第九十六章 鄭國渠(1 / 2)

千古苒苒 遠止浮遊 1955 字 8個月前

戰國後期,混得最慘的是韓國,常年被隔壁強壯的秦國欺負,隻剩下東邊的一小塊地盤。“秦國人是豺狼虎豹,早晚會來滅掉我們韓國的。”韓桓惠王被秦國打怕了,總是寢食難安,還好秦昭襄王死了之後秦國君位不穩,秦國幾年裡沒有大幅對外戰爭,韓國因此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韓桓惠王心裡清楚,秦國連年戰爭需要休養,等緩過來了還是會出動的,但韓國又沒法正麵和秦國抗衡,韓桓惠王和幾個心腹大臣一合計,決定通過耗損秦國的人財物來延緩秦國恢複的速度,就像當年勾踐向吳國送木材給他們蓋宮殿一樣,目的是想讓對方勞民傷財。韓國沒有多少木材,但韓國有個水利專家,鄭國,現任韓國水利部部長。

韓桓惠王把鄭國叫來,對他說:“鄭部長啊,國家有個偉大的任務要交給你,去修一條水渠。”鄭國說:“沒問題,去哪裡修?”韓桓惠王說:“秦國。”鄭國驚詫道:“納尼?我沒聽錯吧。”韓桓惠王笑了,說:“沒錯,你去秦國修個大水渠,工程越大越好,掏空他們的財力物力。”鄭國明白了韓桓惠王的意思,隨即動身前往秦國,事後證明韓桓惠王出的是餿主意。

這一年,是秦王政上台的第一年。鄭國到了秦國之後,去找掌權的呂不韋,向他建議在涇水和洛水之間開挖一條水渠,用來灌溉關中地區沿途的農田。鄭國雖然是個間諜,但他出的這個主意是合理的,畢竟秦國人也不是白癡,沒用工程是不會去乾的。

之前秦昭襄王時期,蜀郡守李冰在蜀地修築了都江堰,大幅改善了蜀地的農業和水利狀況。秦國的主要國土處於如今的陝西關中地區,雨量稀少,水資源匱乏。秦國人想在關中也做點水利工程,但李冰已經死了,秦國缺水利專家。現在鄭國來了,呂不韋馬上采納了鄭國的提議,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他主持修建水渠。按照鄭國的設計,這條水渠西起仲山西麓穀口(今陝西涇陽西北),引涇河水入渠,自西向東,流經今陝西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等縣,最後在蒲城注入洛河,總長150公裡,在當年是個天大的工程項目。

隨著秦王政的逐漸成長,鄭國修水渠的目的逐漸暴露了出來,他派人把鄭國抓來要殺了他,鄭國說:“沒錯,我是韓王派來的間諜,我攤牌了。但大王您想想,修這個水渠隻不過能給韓國續命幾年,但水渠修好的話,對於秦國來說卻是福澤萬世的好事。”秦王政覺得有道理,就沒有處死鄭國,讓他繼續回去修水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