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翦也不算很老,這時候估計也就五十多吧,他覺得既然秦王政不信任他,就順水推舟,這樣也算是功成身退了。另一方麵,王翦也清楚二十萬是肯定打不過楚國的。王翦的作戰思路其實蠻簡單的,就是以多欺少,實力碾壓。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李信和蒙武兒子蒙恬領兵二十萬,分兩路進攻楚國。李信和蒙恬各帶一路,分彆從北邊和南邊進攻楚國,剛開始進展挺順利的,連續擊潰楚國守軍,攻占了數座城池,按照這個勢頭下去,不出一年楚國就得玩蛋了。正當楚王負芻發愁的時候,秦軍後方出現了一股反秦勢力,主人公便是昌平君。
郢是楚國舊都,之前被秦國攻占,昌平君被貶黜到郢後,心態漸漸發生了變化。昌平君知道秦國早晚是要來的,同時作為秦國大臣和楚國公子的他內心相當糾結,“如果當時老爹沒讓我去秦國,或許繼任楚王的應該是我。”
楚國前線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昌平君愈發煎熬。“管他的,反了吧,反正我在秦國沒的混了。”昌平君覺得秦王政已經不信任自己了,而且又有韓國貴族叛亂的事發生,秦王政如果滅了楚國,會放過自己嗎?昌平君做出了決定。
昌平君利用楚國公子的身份號召起兵抗秦,郢附近一帶原楚國的百姓紛紛響應,還有部分韓國遺民加入了進來。後方著火,李信不得不調轉方向,準備和蒙恬會和後攻打昌平君。楚國守將項燕看李信撤走,覺得是個反擊的好機會,率領楚軍主力對李信部隊窮追不舍。項燕整整追了三天三夜,李信應接不暇,潰敗而逃。
蒙恬看李信跑了,也就撤退了。楚國勝了,昌平君好像看到了希望,但這希望很快就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