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含章殿夜宴(2 / 2)

王坦之哪裡肯讓,假意責備道“哎呀,仆射大人這是瞧不上我們這些筆杆子文弱書生嘍,我們來你飲半盞,他們外地官員來敬酒你卻酒興濃鬱,接連暢飲。”

“哎呀,哪有,哪有此意啊,”謝安一臉苦笑道“來來來,我與諸位當飲此盞,借此元日盛會感謝諸位對我中書監公務雲集響應,鼎立相助!”

王坦之帶著眾人齊聲道“恭祝仆射大人元日安康,福壽永享!”

喝完盞中酒,眾人躬身施禮後,紛紛離去。

謝安向人群中正要轉身的陳望招了招手,點頭示意他近前來。

陳望趕忙端著空酒盞走到謝安身側,彎腰將耳朵靠近座榻中的謝安,做出一副虛心聆聽上級領導教誨的樣子。

謝安依舊滿麵春風看著大殿上喝酒的文武大臣們,但嘴裡卻發出異常冷靜的聲音, “欣之啊,方才左衛將軍帶著你們兗州幾名官員過來敬酒,我看他神色不愉,你跟他談及那事了嗎?”

陳望心知他問的什麼事兒,趕忙低語道“陳安已應允,可能是北府新軍為他一手辛勞創建,心中難免不舍,還望仆射大人體諒一二。”

“哦,哦,哈哈……”謝安喜形於色,極力壓抑住心中的激動之情,扶在案幾上的雙手不住抖動著,點頭笑道“如此甚好,甚好啊。”

謝家此時手裡除了有豫州的謝石,又多了一股重要武裝力量,最能打的北府新軍!

“不知令薑阿姐她……”陳望惴惴不安地問道。

“如你所願!”

“哦哦……”陳望心下五味雜陳,接著問道“那她許以何人?”

“敝夫人已與右軍夫人郗璿談妥,你不必再掛懷了。”謝安一邊繼續微笑著看向大殿中喧鬨的文武官員,一邊沉聲道。

陳望心道,這是嫁給王羲之的兒子了,但心中還是有些難過,畢竟謝道韞一直鐘情於他那個多情的前身,於是追問道“右軍大人有七子,不知是……”

“次子王凝之。”謝安淡淡地道。

“啥?”陳望手一哆嗦,酒盞差點掉地上,以為聽錯了,忙問道“王凝之他不是已經婚配了嗎?”

“他的夫人剛剛病故,而王夫人對王凝之特彆疼愛,敝夫人本是想談及她的小兒王獻之,王夫人非要讓令薑給他續弦為正妻,”說著,謝安輕歎了一口氣道“唉,令薑年齡也不小了。”

陳望默然,早聽說這個王凝之誌大才疏,愚鈍荒誕,癡迷信仰於五鬥米道邪術。

當年其父王羲之病重就是他堅持請杜炅來做法醫治,結果可想而知,王羲之由於耽誤用藥而早早離開人世。

而王凝之依然不反思過錯,仍暗中與現在已改為天師教的人過從甚密,早晚修習道術。

陳望心中不快,和天師教的人攪在一起,那就是他的敵人。

遂緩緩直起身子,剛要離去,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昨日下午在自己府裡的練武場,那個柏華令他大開眼界,大破認知,原來世上還真有高過百步穿楊絕技的人。

他一百五十步連射三箭,箭箭靶心,還表演了飛刀絕技,家丁捕獲了一隻老鼠,扔在五六十步遠,當場直插頭部,一命嗚呼。

陳望又俯下身子,低語請示道“仆射大人,我還有一事望您相助。”

“哦,廣陵公請講。”謝安轉頭瞥了陳望一眼,心道有事不能明天再說嘛,今天是元日節大殿上這麼亂。

“柏大人的遺孀攜子回京定居,已到加冠年齡,也該入仕了。”

“哦?”謝安微微一怔,眼睛看著大殿,思忖片刻道“應該,柏大人也算為國捐軀,明日我就與吏部尚書顧淳商議其子的任命一事。”

“他從小勤於弓馬騎射,又為殉國忠臣之後,根正苗紅,可做入禦林軍使用。”

謝安撫須,點頭道“嗯,要不然先去毛安之麾下任個七品殿中校尉?”

“甚好,如此多謝仆射大人。”陳望躬身施禮道。

謝安抓起案幾上的酒觚,站起身來,親自給陳望酒盞裡添滿酒,自己也端起酒杯,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道“廣陵公差矣,我也要多謝你啊,你我各取所需,共謀富貴,為我大晉一統華夏,收複河山,蹈節死義,無怨無悔!”

陳望心領神會,雙手端盞,低語道“卑職永遠在中書監的領導之下,絕無二心!”

他不說在陛下或者在謝安的領導下,而是換了個中書監,如果說的是陛下顯得對話空洞無誠意,如果直接說謝安,哪有些虛偽巴結之意,他選擇了中書監,更加誠懇了些,給足了謝安的麵子,同時也給了他一個暗示,能否一直陳謝聯盟,還得走著瞧吧。

因為所有朝政都歸中書監管理,而中書監的一把手就是謝安。

重要的是,中書監並不代表永遠就是謝安,

一點就透,無須多言。

陳望和謝安互相對視了有一秒鐘,兩個聰明人一起哈哈大笑,將盞中酒一飲而儘。

元日節過後,時間仿佛長了翅膀似的,過得飛快。

轉眼來到了二月,這一年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寧康元年。

時值一年多,大司馬桓溫終於決定進京了。

二十九日,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杏雨梨雲,綿綿灑灑。

此次他的下船地點改在了長江之畔,有“兵衝”之稱的新亭(今南京市雨花台區軟件大道西端)。

與五年前一樣,依舊是謝安和王坦之率領文武百官齊聚新亭迎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斜風細雨中,千餘名高頭大馬,執銳披堅,頭戴紅纓的衛隊親兵手持明晃晃的刀槍劍戟,被雨水打濕後更加顯得寒氣森森。

隊伍中間,華蓋下桓溫金盔金甲黑戰袍,胯下赤龍駒,精神矍鑠,威風凜凜。

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浩浩蕩蕩,一路朝東北方向的台城而去。

到了台城的宣陽門,依照老規矩,本來站在兩側的禦林軍侍衛改為一側,另一側站上了桓溫衛隊。

再到裡麵的宮城東掖門口,也是如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