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康元年,八月初九。
黎明時分,遙遠天邊的一顆孤星漸漸隱沒,東方天空泛出一抹亮色,天色越來越亮。
覆舟山下校軍場內,一杆五丈高的紅邊黑底大纛高掛正中。
上麵有五個燙金大字從上至下,“前軍將軍——陳”。
大纛下聚集著五千名晉軍步兵,排列整齊,刀槍林立,衣甲鮮明,精神抖擻。
辰時,陳望披掛整齊,銀盔銀甲,外披殷紅戰袍,腰懸龍泉寶劍,胯下紫驊騮,在毛安之、王恭、謝琰、柏華、王忱等二十餘名將佐、屬吏、幕僚簇擁下進了校軍場。
主將一入場,五千名晉軍提振士氣,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呐喊聲“厚、厚、厚!”
聲音一直傳到身後的覆舟山中,驚起一片飛鳥,撲簌簌升上天空。
陳望這還是平生第一次穿上鎧甲,他穿的是魏晉時期最為先進的明光甲。
此甲為防生鏽,采用了水磨工藝,渾身上下一片晶亮,如果在陽光下能產生耀眼光芒,作戰時能使對方目眩從而影響視覺。
而且在各種鎧甲中保護麵積是最大,並能最大限度的靈活揮動手臂,便於行動,束甲時將皮帶套於領間,在領口處打結後向下縱束,至腹前再打結,分成兩頭圍裹腰間後係束在背部。
這時東晉時期高級將領才能穿有鎧甲,這種光明甲一直沿用到殘唐五代時期。
穿越到東晉後,陳望一直寬袍大袖肥直筒褲,穿著舒適慣了,再穿上這種重達三、四十斤的物件,起初頗為不適應,磨得肩、肘、膝等關節生疼。
就連頭上戴的這頂兜鍪因遮住了後腦和耳部,隻露出前麵的眼睛、鼻子、嘴巴,而聽不清旁人說話,更加不適應。
回想起有許多國內外經典的古代將軍在戰場上和彆人互相對話都靠著大吼,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後來看著全體人員都穿著比他還厚重的盔甲,也隻好忍了下來。
陳望催動紫驊騮,來到隊伍前列,勒馬轉過頭來,麵對北麵的巨大觀禮台,眾將佐在他身後依次站立成一排。
他高高舉起了右手,聲浪震天的呐喊聲停歇了下來。
約莫一炷香的工夫,文武百官、出征將士家屬紛紛登上了觀禮台,分兩廂站立。
陳望在眾多女眷中看見了王法慧和謝道韞,大娘和陳勝譙被陳望好歹勸住,所以今早沒有過來。
少頃,隻聽得校軍場外有聲樂鼓吹響起,眾人皆知,天子鑾駕到了。
大家無不精神大振,整理衣冠。
前後四輛乘輿進了校軍場,在觀禮台下停住,車上下了司馬曜、褚太後、李太妃、琅琊王司馬道子。
四人登上觀禮台後,眾文武官員齊齊跪倒在地,高聲口頌聖上、太後、太妃、琅琊王殿下等吉祥如意,福壽安康。
司馬曜也是第一次來校軍場。
他登高遠眺,正對著的是巍巍覆舟,綿延不絕,校軍場西側歸善寺,東側樂遊苑,丹桂盛開,古木參天。
在清晨薄霧中,隱隱有亭台樓閣,時隱時現,亦真亦幻。
收回目光,近前是頂盔掛甲,英姿颯爽的陳望,身後整整齊齊排列著威武雄壯的大晉子弟兵。
心道,這小子穿上這套行頭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但真能對付得了以王猛為首,集各遊牧民族為一身的虎狼之師嗎?
心裡想著,雙手微微一抬,挑唇高聲道“眾卿平身!”
然後在觀禮台正中座榻上坐下。
他的左首是司馬道子,右首是褚太後和李陵容。
全場一片肅靜,隻有秋風吹拂大纛獵獵作響。
司馬曜略顯童稚的清脆聲音響徹全場,“朕自登基以來,國家多故,先有國之柱石大司馬桓溫病逝,後有氐虜屢犯邊陲,廣陵公陳望,憂國奉公,主動請纓,誓師北伐,朕心大慰,有此良臣,晉祚何愁不興?《詩經》雲,‘無德不報’,待卿凱旋回闕,朕當不吝封賞,加殊錫焉。”
陳望聽明白了,尤其是最後四個字,意思是要給予不一般的獎賞,趕忙在馬上躬身施禮,把昨晚早已背得滾瓜爛熟應對台詞,滔滔不絕,和盤托出。
“微臣甲胄在身,不便行跪拜之禮,還乞陛下恕罪,臣本庸才,見短識淺,荷蒙聖恩,擢拔於市井,惟有鞠躬儘瘁以報陛下,定當率領本部大晉雄兵,一往無前,貫頤奮戟,克竟全功,不負陛下所托!”
一番豪言壯語,聞者動容,整篇沒有一個和“死”有關的字,這也是陳望精心所做,什麼效死,誓死,一死等立誓的詞並不適合這種威武雄壯的場合,會給出征帶來不祥之氣。
司馬曜熱血沸騰,雙手撐住案幾,差點不顧身份的站起來,高聲道“好!朕盼陳卿露布早日傳至京師!陳卿平身,請祠部尚書袁宏宣讀《陳公出征賦》為大軍壯行!”
哇……那可是“倚馬千言”的袁宏啊,心高氣傲的江左文宗,他除了給桓溫寫過《東征賦》、《北征賦》,從來沒給彆人寫過,就連當年還太尉陳謙、國丈褚裒、中軍將軍殷浩、西中郎將謝萬等人北伐也不曾動過筆。
陳望居然獲得如此殊榮,在場人雖然大多都是名士,打仗雖然不行,但文學書法,詩詞歌賦都在行,皆暗暗驚歎、羨慕不已。
隻見袁宏從班列中穩步走出,來到觀禮台的邊緣處站定,儀態莊重,氣定神閒,秋日晨風吹拂他朱紅色的官服,那五短身材顯得異常高大,如上界太白金星下凡一般。
他展開手中的絹布,高聲頌道
“公出潁川,世代忠良,風骨峭峻,家風厚澤,先有太丘,後有靖侯,再有威公,功勳累累,光昭日月,今逢亂世,胡虜猖獗,神器南遷,欣之英達,靈鑒洞照,宇量高雅,遠明管樂,近學劉祖,晉之得賢,於斯為貴,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門可入也;立其禮,禮可成也;爭其強,強可勝也。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亂曰夫子固窮,遊藝文兮,樂以忘憂,惟聖賢兮?達人從事,有儀則兮,行止屈申,與時息兮?君子履信,無不居兮,雖之蠻貊,何憂懼兮?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故,廣陵公替天征討,百舸爭流,無往不勝,遠擊北海,百夷鱗集,萬邦來朝,凡普天之下,皆俯身叩拜天子闕前。”
袁宏的文賦從潁川陳氏的始祖陳寔讚起,陳寔乃東漢名臣,因早期在太丘縣做過縣令又叫陳太丘,“梁上君子”這個成語就是他的故事。
再寫三國曹魏名臣陳群,死後追封為“靖侯”,最後是陳望之父陳謙,死後諡號“威”。
陳望從小聰明英武,氣度高雅,他的偶像是管仲樂毅,學習的目標是兩晉名將,創造了“聞雞起舞”,“枕戈待旦”等成語的祖逖和劉琨。
此次出征是吊民伐罪之道,隻要是遵循謀略,確立禮儀,再強大的敵人也能戰勝,絕妙,絕妙!
總之孔子在困苦中能守節操而學藝文,能夠樂而忘憂隻有聖賢。達人行事須按原則,一切行動適應形勢。堅持忠信四海為家,雖到蠻荒有何憂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