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難的流民甚至覺得在西山的生活比家鄉更幸福,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
聽完朱厚照的解釋,張倉終於明白為何要動員這麼多人開采煤炭。
原來合理利用,煤炭可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燃料。
關鍵在於使用鐵爐和煙囪。
天哪,朱兄這爐子的製造真是格物致知的體現啊。
而且既便利了百姓,又能通過賣煤大賺一筆。
"朱兄,煤炭生意我能參與一份嗎?"
朱厚照思忖片刻,
銷售方麵他實在懶得操心,
錢記的店鋪已忙於售賣雜貨、香水、香皂、眼鏡等。
讓張倉接手銷售業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幾日後,張倉在報章上找到自己的文章,滿麵春風地向家人炫耀。
家人看到張倉的名字登上報端,都欣喜若狂,誇讚他有出息。
雖非詩詞歌賦,但張倉畢竟在報上露了一回臉。
乘勝追擊,張倉提出要開始做生意,希望家中能分些店鋪讓他經營。
他說自己與西山的朱兄合辦了煤炭買賣。
穩賺不賠!
張倉的父親張永認為兒子有點沾沾自喜。
世家子弟不怕揮霍,隻怕創業,兒子竟不懂這個道理。
煤炭生意並非易事,燃燒後的煙霧含有毒素,誰會冒險購買?張倉義正言辭地向父親提出,聲稱隻要妥善處理排放,絕無問題。
張永原以為兒子在報章發表文章,心情頗佳,本無意與之爭執。
但聽到兒子的反駁,怒火中燒,欲教訓一番,看他如何保證盈利!
“永兒,冷靜些,彆動不動就動手。
”
這時,現任英國公張懋開口,手中握著報紙,讀完張倉的文章,深覺其言之有理。
西山朱公子的身份,在高層已是公開的秘密。
聽說,他的孫子與這位公子交情匪淺,甚至共謀商業之事。
“張倉已長大,若他有意從事正業,就給他機會,我們張家不缺這點錢。
”
張倉聽聞,心中竊喜,躲到祖父身旁,還朝張永做了個鬼臉。
張永滿腹怨氣,卻不敢對父親發作。
我這是在教子啊。
我得把他教育成一個合格的紈絝子弟。
果然,隔代親,孩子都被他外公寵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