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人要去哪裡?”
黃豐年假裝沒聽見,繼續向前走。
“大漢將軍,攔住他。
”
大漢將軍是明代殿前衛士的稱號,兩名魁梧的將軍一左一右將黃豐年抓住,硬生生拖了回來。
黃豐年心中焦急,試圖掙脫。
然而瘦弱的他怎敵得過大漢將軍的力道。
方總管也不想徹底得罪這些年輕人,萬一將來誰飛黃騰達了來找茬怎麼辦。
他笑吟吟地對被攔下的官員們說“各位大人先彆急著上朝,今日老奴教教你們朝見陛下應有的禮儀。
”
黃豐年無奈落淚,白白吹了一早上的冷風,大好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前方的高級官員和各部門首長正準備進殿,聽到後麵的動靜。
他們發現好幾個年輕官員被攔下,
各部門首長一看,自己的得力助手怎麼被扣住了。
頓時恍然大悟。
無恥啊!
是不是輸不起?
竟然用這種卑劣的手段。
真是太丟人了。
太子恐怕想不出這樣的招數。
一定是蕭敬那個老狐狸。
待會兒退朝就找個借口收拾他。
文武百官向坐在寶座上的弘治行禮後,朝會正式開始。
奏事前有兩個固定的程序。
首先是鴻臚寺的官員出列,
報告入京謝恩和離京告辭的官員數量。
這些人都已在鴻臚寺登記過。
如果皇帝要召見,他們便會先入殿拜見。
若帝王未曾召見,官員則需於殿外或午門外遙施五拜三叩,禮畢即告結束。
弘治帝聽後,直言無需親自相見。
隨後,邊境的奏報依次呈上,若有緊急之事,皆優先處理,邊境事務始終為重。
今日朝議的核心是報社事宜,兵部明智地稟告邊境安寧,使得朝會得以繼續。
李東陽視線掃過六部尚書,無聲地示意他們準備發言。
今日朝會豈非特意安排,讓各位唇槍舌劍,
呃,不,是商議國事。
戶部尚書韓文察覺手下黃豐年未能入內,便向戶部郎中萬景澄遞了個眼色。
萬景澄領會,依例輕咳一聲,示意即將啟奏。
打過招呼後,萬景澄走出隊列,跪在禦前陳情“陛下,臣得知太子有意設立報社,欲將其置於內廷管轄,但臣認為此舉不妥......”
萬景澄話未說完,眼角餘光已瞥見今日也在場的太子。
朱厚照身披龍袍,腰係玉帶,立於幾位大學士身旁。
朱厚照看著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的萬景澄,默默地在小本本上記下一筆。
並非心中默記,而是真的執筆書寫。
這一幕讓旁邊的李東陽看得目瞪口呆。
隻見太子在小本本上寫道“戶部郎中萬景澄誹謗我無知,妄圖奪取辦報權,實乃輕視於我。
此人混淆視聽,顛倒黑白,實為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