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何必如此針鋒相對?(1 / 2)

萬景澄望著記筆記的太子,心中疑惑,

難道自己言辭太過精彩?

太子竟做起筆記?

不過,太子望向自己的眼神,似乎充滿敵意。

仿佛他已把自己視為敵人。

朱厚照寫罷,手持小本,未合上,有意讓一直窺視的萬景澄看見。

萬景澄看到字跡,心中苦澀。

威脅,赤裸裸的威脅。

自己已被列入太子的黑名單了。

正值壯年的萬景澄,仕途尚長。

明朝帝王平均壽命不長,他自認為能成為三朝元老。

如今卻被未來君主記恨,絕非吉兆。

若太子當麵與自己爭執,或許還能贏得不畏強權的聲譽。

然而太子並未直接對抗,

而是明示我記仇,此刻奈何不了你,日後必清算。

這是君子所為?

太子此舉,毫無武德!

常言道,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萬景澄反複權衡,覺得不宜過分得罪太子。

於是,他轉變論調,不再激烈,也不再針對太子,僅討論報社之事。

萬景澄在末尾還特意讚揚了太子,聲稱之前的批評都是出於對太子的期望,預言太子將來必成大器。

奏事結束,他巧妙地向太子傳遞了一個友好的眼神。

朱厚照看到,輕蔑地哼了一聲,以此回應萬景澄的示好。

萬景澄心中懊悔,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然而黃豐年已被拒之門外,總不能讓戶部尚書韓文親自出麵吧。

李東陽對此啞然失笑,太子的策略雖狡猾,卻的確讓萬景澄投鼠忌器,變得謹言慎行。

太子的身份被巧妙地利用了,隻是略顯無禮。

韓文對萬景澄的表現頗為不滿,原本指望他能強勢對抗,無論指責太子還是討論報館歸屬,都應立場堅定,為何後來卻軟化了態度?當萬景澄回到文官行列時,他感到了韓文的不悅目光。

萬景澄尷尬不已,但他已決定,往後涉及太子的事,儘量避而不談。

這時,文官隊列中傳來一聲咳嗽,禮部侍郎孟立群站出來奏事。

禮部主管國家禮儀、教育、考試和外交,地位高貴,但在唇槍舌劍上略遜一籌。

禮部侍郎通常是四品官員,按理不應率先發言。

但儀製司主事未到,其他人又缺乏戰鬥力,孟立群這位禮部的辯論高手隻好挺身而出。

朱厚照的記事本上又添了孟立群的名字。

你叫孟立群,我記住了。

朱厚照盯著滔滔不絕的孟立群,投以冷冽的目光,但孟立群身為四品官員,毫不畏懼。

他在朝堂上繼續慷慨陳詞,激情洋溢。

見孟立群不予理睬,朱厚照低聲嘀咕“哼,什麼禮部侍郎,回去好好打理你的百花樓吧。

朱厚照雖聲音低微,周圍的人卻聽得真切。

蕭敬主持朝會,聽到太子的評論,強忍笑意。

百花樓與孟立群的關係,正是昨日蕭敬告訴太子的。

孟立群聞言,險些氣得吐血。

何時百花樓成了我家的了?

我隻是給予它庇護,朝廷官員哪個沒為類似的生意提供保護傘?這是默認的規則,怎能公開提及?破壞規矩的人必將受到群起而攻,今後如何在朝中立足?太子可以隨口亂說嗎?

太子的確口無遮攔,畢竟他無需為官,你能拿他怎樣?弘治帝僅此一子,就算想換太子也無從談起。

孟立群聽到朱厚照的言論,語氣明顯減弱了幾分。

李東陽在一旁洞察秋毫,深知揭示潛規則的言辭由誰說出都不適宜,

大臣若提及,恐遭同僚排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