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旦開口,便是與群臣形成對立。
今日為此事追責官員,其他大臣必定心生疑慮,自顧不暇。
太子發言則無妨,畢竟年少輕狂,與太子計較反顯己方不通情理。
孟立群勉強完成奏事,退回到隊列中,總覺得其他官員的目光有些異樣。
他深感委屈,自己僅是庇護百花樓,從未涉足其中。
好吧,或許每月偶爾造訪一兩次……
刑部尚書閔珪素來擅長斷案,閱過戶部和禮部的奏折後,預感到今日局麵不樂觀。
刑部原本就處於下風,今日太子陣營準備充分,甚至動用了非常手段,顯然誌在必得報紙發行局。
罷了,罷了,不再與他們爭鬥。
閔珪示意刑部副郎崔侗上陣。
崔侗並不擅長舌戰。
得到閔珪暗示,崔侗明白尚書已決定放棄爭取,他隻需走過場。
他的陳述溫和而直接,未對太子進行暗諷。
寥寥數語便結束了奏事,簡潔快速且缺乏力度。
刑部首領既然打算退讓,他何必硬拚。
朱厚照已準備好筆和筆記本,
察覺崔侗並未詆毀自己,言語也並無不妥之處。
於是,他沒有記下崔侗的名字。
我朱厚照還是公正的,他在心中默默地自我肯定。
隨後,刑部實質上退出了競爭。
戶部和禮部相繼派出代表對決,
朱厚照的筆記本上又添了幾個人名。
朝堂上,戶部和禮部各執一詞,引經據典,極力主張報紙發行局應歸各自管轄。
僵持不下之際,他們將問題拋給弘治,請求裁決。
弘治聽罷,審視良久,
終於發問“太子有何見解?”
朱厚照上前回應“父皇,我們是否可以考慮不設立報紙出版局?”
朝堂上的官員們不悅了,
爭論這麼久,你說不設立?
開玩笑嗎?
官員們開始私下議論,或許是太子認為無法保住報紙出版局,乾脆選擇逃避。
蕭敬見狀,大聲喝令“肅靜!”
群臣這才閉口,以免在丹墀前失言。
戶部尚書韓文出列發言“陛下,微臣以為報紙有益國家,人民,設立報紙出版局勢在必行。
”
禮部尚書張升也表示讚同。
弘治回應“二位卿家所言極是,報紙應當繼續推廣,太子的提議不予采納。
”
朱照煌略帶苦笑地說“那就設立吧,關於報紙的監督權,兒臣建議由宮廷來掌管。
”
張耀和韓文交換了一個眼神,控製報紙發行的權利必須掌握在他們手中,若再爭取監督權,無論是太子還是弘治都不會答應。
兩人都表示讚同。
現在關鍵在於誰能奪得報紙發行的主導權,這才是真正的較量。
掌握了這個權力,就意味著能決定報紙上的內容,誰的文章得以發表,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張耀和韓文都在暗自琢磨如何奪取這份權力。
此刻,身份尊卑已拋諸腦後,
禮部和戶部的兩位重臣親自上陣,互不相讓。
爭執正酣時,太子慢悠悠地插話
“報紙出版局既無品級也無地位,你們爭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