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太子卻提及了祖宗成法。
唯一的希望就是弘治皇帝忽視太子的意見,讚同設立報紙出版司。
眾臣假裝未聽見太子的話,靜觀弘治如何決定。
弘治開口道“蕭總管,設立報紙出版司是否有前例可循?”
大臣們一聽此言,便知此事無望了。
這就像弘治詢問蕭敬是否有妹妹一樣,
蕭敬必然會給否定的回答。
蕭敬恭敬地回答“陛下,此事並無先例,依照祖宗成法,確實無法設立報紙出版司。
”
弘治轉向韓文和張升問道“諸位如何看待?”
韓文和張升能說什麼呢?
隻能認命,被太子算計了,弘治也沒有站在他們這邊。
他們徹底輸了。
韓文和張升隻能代表群臣表示同意。
報紙出版司無品無級,他們如何插手?
文官都是高級公務員,誰會放棄這樣的地位,去報紙出版司任職?
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一個好的未來嗎?
朱厚照見大局已定,淡然一笑,功名深藏不露。
李東陽望著太子,
腦海中回放整個朝會的經過。
起初,他並未識破太子的計謀,
直至太子搬出祖宗成法那一刻,
李東陽才猛然醒悟。
太子最初的策略隻是煙霧彈,讓大臣們以為他想在朝堂上公平競爭,然而因實力不足,才被迫使出這般陰險的手段。
隨後在朝廷中,他假裝不願設立報館管理局,以此迷惑眾人,反使大臣們堅決主張此事,於是報館管理局的建立便塵埃落定。
若他們預知管理局最終不歸己手,或許一開始就不會讚同設立這個新機構。
接著,他又誘導大臣們同意將報館的監督權交給宮廷,大臣們一心隻想掌控發布權,輕易地放棄了監督權。
否則,保留監察權給禦史言官,也是文官製約報館的一種手段。
最後,太子搬出祖宗之法,一言定乾坤,文官隻能無奈認輸。
弘治的意見變得無關緊要,隻是文官徒勞的掙紮。
弘治會站在他的親生兒子這邊,還是站在你們這些文官一邊?太子的布局恐怕從提議設立報館“管理局”那一刻就開始了。
文官們吃虧就在於低估了太子。
他們對新事物缺乏應對經驗。
畢竟,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報館。
李東陽覺得太子的算計遠不止於報館。
他似乎捕捉到一絲線索,卻又讓它溜走。
朱厚照沒等到朝會結束,便借口身體不適,提前離場。
為了處理報館管理局的事,他已經好幾天沒去西山了。
回去照料西山的土豆和玉米,總比跟這群文官周旋來得痛快。
交給你們辦報,你們能辦好嗎?錢寧看著春風得意的太子,就知道事情已成定局。
“恭喜太子!”“備車,去西山!”朱厚照登上馬車前,錢寧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