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開張,所有人都開始忙碌起來。
林木森忙著中醫館的裝修,按族長的吩咐,裝修要越豪華越好,清一色的紅木家具。
林三七則是忙著選擇公司辦公場所,以及公司注冊事項。
還好石樓村就有寫字樓5棟在出租,都是摩天大樓,本村人租用隻要半價,所以很快就選擇好了地點。
不差錢的林三七租了天河中心B座66樓的半層樓,800平米,一半做了辦公區域,另外一半做了商品展示區。
以後五月廣場的嶺南堂中醫館二樓是做零售,而天河中心公司所在地是做批發,分工不同。
林天華將自己在奔馳公司的嫡係部隊全挖了過來,一個賣車的,一個賣中藥材的,避免了同業競爭合同的限製,直接就可以上崗。
於是嶺南堂公司的銷售團隊迅速成立了,還是一支精英隊伍,可謂是一步到位。
這些銷售精英願意跟著林天華跳槽的原因,除了是人情外,更重要的是林天華承諾每個人收入翻倍。
沒有什麼人才是花錢請不到的,如果還請不動,那就繼續加倍……
尹漣漪的財務部也組建完畢。
尹美女把大學同寢室的3個同學兼閨蜜全挖了過來,一年50萬的年薪絕對是天花板了,於是一群青春活力的小姑娘成為了嶺南堂公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反正林三七總是喜歡有事沒事就往財務部指導工作……
加工車間和冷藏倉庫則選在了石樓村西南邊的“倉儲區”。
嶺南堂所有人工都是石樓村村民,所以地點肯定要選在村裡,方便村民上班的同時,護村隊也可以隨時支援。
畢竟加工車間裡麵的可都是頂級中藥材或食材,隨便被人偷走一箱子那都損失慘重。
當然這個加工倉儲車間是暫時,以後隨著公司壯大肯定要搬遷,城區不允許工業存在。
這樣忙忙碌碌了一個多月,終於公司的事情都差不多搞定了,林三七對外宣稱自己又要去外地采購了,然後重新又回到了1959年。
四九城已經進入了12月,零下5℃的低溫把林三七差點沒給凍死。
南方人到北方工作,最難適應的就是這個氣候。
林三七站在院子裡,看著烏壓壓的天空,吹著冷冽的西北風,覺得奇怪,咋不下雪呢?
做為花都人,林三七非常期待下雪,就等著欣賞那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風景。
沒有雪的冬天,那還叫冬天嗎?
林三七身體抖著跑到了前院,看到家家戶戶都在糊窗戶紙,這讓林三七看了比較希奇。
“噯,那貝勒,你們為什麼要糊窗戶紙呀?這屋子裡烏漆麻黑的,去弄兩塊玻璃呀。”
那老頭一看是林三七這南方仔,便好為人師的教育道:
“這可不是普通紙,這叫高麗紙,把窗戶都糊上,這樣冷風就吹不過屋裡去,冬天能暖和許多。用玻璃的話邊邊角角全是風,不嚴實。”
這時候的玻璃用的是釘子固定,沒有後來的玻璃膠,再加上跟窗框跟玻璃的尺寸做不到嚴絲合縫,所以老百姓還是習慣用紙糊這種傳統方式。
林三七還是不解:
“可這采光就差了呀,嫌玻璃不夠密封,大不了用雙層玻璃,再在縫隙上用紙條密封。”
那貝勒氣得牙癢癢:
“老子要是搞得到玻璃,還用得著你在這嘰嘰歪歪,滾蛋!”
林三七討了個沒趣,同時心裡也明白了,玻璃這種後世的大路貨,在這個年代還是挺寶貴的。
這時候馬大壯正挑著一擔子煤球進來了:
林三七瞧見就準備逗逗他:
“噯,嘚啵精,你這一擔子是什麼?爐打滾還是鹹鴨蛋呀?”
哈哈哈~~~院子裡的人都笑了起來。
馬大壯也跟著笑道:
“老子要是有兩籮筐驢打滾,我還至於餓得皮包骨頭嘛,這是煤球,好不容易才搶到手的,媽的,你們看看這煤球的質量。”
侯大丫第一個跑了過來:
“現在還有嗎?我家還沒買呢,我也得去挑一擔回來。喲,我說馬大壯,你買的是煤球還是土球呀,怎麼儘是黃土啊?”
侯大丫捏開一個煤球,發現裡麵都是黃黃的的粘土,哪怕林三七這種外行也看出來含煤量非常低。
馬大壯氣得把扁擔一扔:
“誰說不是呢,往年都是往煤碎子裡麵摻點黃土當粘合劑,現在好了,這純粹就是往黃土裡麵摻了點煤碎子,這種煤球根本就不經燒,煙還大。”
“是啊,這也太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