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津門市的吳鐵誠在妻子的陪同下,天不亮就趕到了東嶽廟前排隊。
吳鐵誠今年45歲,是津門機械廠的一名六級鉗工,自從兩年前確診肺結核之後,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個原本優先的中年業務骨乾,一下子就變成了隻能拿基本工資的被照顧困難戶。
但是上有父母,下有四個小孩的吳鐵誠並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此劃上句號。
正在他不甘心又被病痛折磨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妻子下班回家,拿著手裡的報紙像風一樣衝進家裡。
報紙上寫著首都傳染病醫院已經攻克肺結核疾病,治愈率達到90%以上的新聞。
同時,新聞稿上也寫明了,首都傳染病醫院將從昌平遷址城區朝陽門外大街的原東嶽廟新址,並於3月15日重新開放門診。
於是吳鐵誠夫妻早早就從提前一天從津門坐火車到北平。
當天晚上也沒去招待所,本來想東嶽廟前看看情況,卻看到醫院門口已經有人在排隊時。
打聽了一番,都是從報紙上看到新聞的病人和家屬們,同是病友,兩夫妻索性直接也跟著排隊,然後坐在地上一夜等著第二天開門。
等第二天淩晨5點的時候,排隊的人群已經從東嶽廟前排到了日壇公園去了,就連當地派出所的民警也一個個提前上班,來維護秩序。
等到早上7點半的時候,東嶽廟門口突然扯出一塊黑板,被人釘在了牆上,同時圍牆上被架起了一個高音喇叭。
就在眾人都奇怪的時候,從醫院裡走出一個年輕人,拿起了話筒站在了高處。
“大家好,我是首都傳染病醫院的院長林三七……”
人群裡一陣騷動,能趕到首都來看病的,無一例外要麼是工人,要麼是乾部,要麼是知識分子,農民連車票錢都沒有不可能過來?
這批人都是有見識的,看到這麼一位年輕人居然是正院長,一個個都小聲議論起來。
林三七卻不管彆人怎麼看輕他,他是出來講規矩的:
“今天是我們傳染病醫院在朝陽門外重新開張的日子,我知道大家都是肺結核病人,看病的心情很急迫。甚至排隊的大多數同誌還是從外地趕來的。
為了怕一會兒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裡我先給大家講講我們傳染病醫院看病的規矩:
第一個,我們每天開15個門診,每名醫生一天限號50個。也是綜合一下,我們一天門診接待量最多是750人次。”
這話音一落,排在前麵的病人一個個都喜上眉梢,但排在後麵和遠處的病人則一個個激動地開始大喊大叫起來。
林三七站得遠雖然聽不清,但從排隊人不斷揮舞的手臂,以及隊伍開始的騷亂就知道他們要表達什麼。
“大家不要擠,請民警同誌幫我們維持一下秩序。
我告訴大家,我們一天開放750個號子,這已經達到了我們醫院的極限,因為我們目前隻有5台x光機,我們的化驗室也隻有兩套完整設備。?…。。
另外最關鍵的是,我們目前設計病床隻有300張,所以我們接待病人的條件是有限的。我理解大家的急切心理,我也會申請馬上擴建醫院,但目前隻能限號。”
排隊的人群還是有騷動,十多個維護秩序的民警、還有十多個醫院保安不斷警告著。
林三七一看這架式不行呀,於是趕緊對旁邊的畢興龍說道:
“趕緊給這些民警一人發一個口罩,讓他們趕緊戴上。這傳染病醫院可不是好地方,估計周圍房價都要暴跌。”
畢興龍滿腦子問號:“房價暴跌?”
林三七知道自己說漏嘴了,於是趕緊揮手:“趕緊去發口罩。”
這時候排隊人群裡有一個乾部模樣的人跟民警勾通了一下,然後獨自一人走了上來:
“林院長,我代表病人們問一句,如果一天限號750人,那我們這些排在後麵的病人怎麼辦?我們都是好不容易來一趟首都,不容易啊。”
林三七點點頭,又指了指黑板,繼續用高音喇叭解釋道:
“我理解今天排隊病人和家屬們的心情,好不容易排了半天隊,結果隻給前750號病人看病,那你們這隊不就白排了嘛。
如果明天還是要重新排隊,今天排隊的人明天同樣不一定輪得到,除非不吃不喝不走不動,一直在我們門口等著。但大家都是病人,本來身子骨就弱,吃不消。
所以我想了一個臨時辦法,前750號病人先掛號,掛完號直接進醫院內小廣場候診,我們到時會一個個叫號,今天肯定都給你們看掉。”排在前麵的病人又是一陣歡呼。
林三七加大說話音量,讓後麵的人也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