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院線從70年開始到現在三十四年的時間,一直沒有發生主導權的變動,最多就是影院有所增減。
所以很多香江市民都比較習慣去嘉禾的院線看電影。
雖然最近兩年嘉禾沒出品過電影,但是嘉禾院線仍然是香江最大的放映機構。
除此之外,嘉禾還是彎彎華納威秀院線最大的股東,該院線擁有8個影城,共79個影院,約占35%的市場份額。
華納威秀院線是由華納、嘉禾以及彎彎本土的一家院線公司合並而成的。
當時嘉禾憑借在彎彎的院線,拿下了合並後公司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
在引入華納的管理體係之後,華納威秀院線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彎彎最
大的院線公司。
另外,嘉禾在獅城擁有9座影城,占據獅城市場份額的5成,這些影院都是嘉禾獨資的。
同時嘉禾在馬來亞跟當地的公司聯營的院線,擁有10座影城,在馬來電影市場也屬於老大的地位。
在泰國、菲律賓以及印尼等一些南洋國家,嘉禾同樣有幾家影院,但是沒有單獨成立院線,而是並入到本土的院線公司當中。
雖然如此,嘉禾也和這幾個地區的院線公司都保持這密切的聯係。
所以要說起在南洋的發行能力,香江和內地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和嘉禾相提並論。
除了院線資產外,劉周最看重的就是嘉禾的發行能力。
除了南洋以外,嘉禾在棒子國、一本以及漂亮國都有發行能力。
尤其是一本,到目前為止,一本票房前十的華語電影,除了李聯傑的《少林寺》,其餘九部不是李小龍的就是程龍的。
而這兩個人的電影都是嘉禾出品的,嘉禾與一本的東寶、鬆竹映畫以及日活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
這三家公司,是一本最大的五家影視文化巨頭中的三家。
在漂亮國,嘉禾與華納也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從李小龍的《龍爭虎鬥》開始,到後麵的《忍者神龜》以及程龍的電影,幾乎都是和華納或者華納旗下的新線合作。
不過漂亮國比較排外,嘉禾也很難將華語電影發行到漂亮國全境,最多就是華人社區的影院。
除此之外,嘉禾還擁有香江最先進的後期製作設備,以及最大的衝染拷貝公司,甚至還有一家特效工作室。
嘉禾最近幾年的一部分收入就是這些設備的對外出租。
這些後期製作設備看似不起眼,但是投資卻不小,香江相當一部分公司就沒有後期製作能力,需要租借大廠的設備。
這下也徹底補齊劉周的短板,今後劉周的電影做後期,再也不用去租用中影的設備了。
最後還有一塊,就是嘉禾三十多年留下來的一大批服裝道具。
這很多東西稍微改改就可以重新再次使用。
至於人才可能就不多了,尤其是製片部門,人幾乎都跑光了。
其他幾個部門的人倒是還很齊全,但他們大多已經被磨滅了心氣,喪失了開拓進取的衝勁。
今後劉周都會慢慢將他們這些人替換。
嘉禾其實還有一份非常具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旗下龐大的片庫。
香江的電影公司因為收益渠道有限,所以對片庫不是很重視。
像新一城和邵氏,他們隻一兩千萬就將片庫賣給了華納。
而嘉禾因為日子相對比較好過,所以一直將片庫留著。
但在零二年,嘉禾最困難的時候,鄒文淮不得不將片庫抵押給華納。
華納本來是想收購的,但是和漂亮國接觸的比較多的鄒文淮留了個心眼,暫時隻抵押,如果三年的還款期到了還還不上錢,那就賣給華納。
明年就是還款日期了,清楚今後版權重要性的劉周當然不會讓嘉禾龐大的片庫流失。
甚至劉周還考慮看能不能從華納手裡將邵氏和新一城的片庫贖買回來。
不過以歐美那種極度重視版權的做法,這應該很難。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能夠將片庫玩出花來,幾十年的老片,還能持續不斷創造收益。
好萊塢七大,它們很重要的一部分價值就是它們的片庫。
除了這些嘉禾的資產,鄒重衍抱過來的資料還包括嘉禾公司其他方方麵麵的情況。
暫時來說,嘉禾現在還是比較穩定的。
通過院線、發行以及租賃後期製作設備的收益,能夠維持公司的運營。
隻不過因為這些收益都是細水長流的,不像拍電影的收益那樣,能夠營造那麼大的聲勢,再加上香江製片的數量持續減少以及嘉禾自己也停止製片。
所以給人的感覺嘉禾好像過的很苦逼,但其實嘉禾過得還不錯,起碼沒有一直虧損,隻是這樣的好日子沒幾年了而已。
看完嘉禾的這些資料,劉周暫時不準備馬上就大動乾戈。
他需要好好考慮一下,具體怎樣調整整個公司的架構,也準備去邀請一些人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