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2 / 2)

陳以勤清楚,那是務虛的大儒們“清談”時說的屁話。

接觸過政務的他很清楚,事實上天下國計民生,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劇繁多變,費力不討好。

朱翊鈞似乎看出陳以勤心事,淡笑著說道:“世人好逸惡勞,喜簡憎繁。國計民生,國計根本在於賦稅度支,民生在於創造獲取財富的機會。這種事做起來勞神費力,哪有提倡仁政德治來得輕鬆。”

陳以勤聽懂朱翊鈞話裡的意思。

無非就是許多儒生,長於務虛清談,疏於務實執行,本質在於避重就輕。

陳以勤不想在這方麵過於糾纏。

因為他發現,一談及務實施政,太孫總是會有讓他覺得不可思議,卻總是有那麼幾分道理的論點講出來。

講到後麵有點講不過,陳以勤匆忙間想到一個話題,連忙轉移。

“殿下,你說前唐府兵製與我朝衛所軍戶製,看似相似,實際上南轅北轍,可有什麼說法?”

朱翊鈞看了陳以勤一眼,這位老夫子不迂腐,可以多聊會。

他欣然答道:“據聞我朝衛所軍戶製,是伯溫先生向太祖皇帝進獻的。學自前唐府兵製,還自詡取其長而去其短。在我看來,完全是取其糟泊而去其精華。

前唐府兵,‘籍軍為民’。田產殷實,頗有家財,無需親自務農,隻需操練習武。耕作雜務一概交給家奴、佃戶等完成,可謂是舉家養一兵。

且府兵在地方頗有聲望,跟我朝的鄉紳世家一般,倍受尊崇。

在我看來,這叫富養精兵化,且糧草裝備都不是問題,足以完成番上入京、輪換戍邊、集結出戰等任務。正是如此,前唐初期,太宗、高宗乃至玄宗開元年間,能夠滅突厥,絕高句麗,逐西域直至波斯,強盛一時。

我朝衛所軍戶呢?‘籍民為軍’,大部分軍戶來自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降軍,還有簽發邊境百姓,強迫入籍。

田地不完全是自己的,是衛所的。戶籍是賤戶,倍受歧視,生活困苦,還要被當地世家豪強視為奴仆,種完公田還要無償去種私田。

種地和戌邊,天底下最苦的兩件事,都讓他們做了。真要類比,肯定不能用前唐府兵比,隻能與前宋的廂軍相似。

這樣的衛所軍戶製,能打出前唐府兵的煌煌軍功嗎?癡心妄想。”

朱翊鈞覺得,真能跟前唐府兵製相比的,可能隻有曆史上滿清的八旗製。

但是它跟前唐府兵製一樣,想長期維持一個龐大的職業化軍事集團,是癡心妄想。

陳以勤默然一會,赫然問道:“軍戶衛所製,毫無益處?”

“在我看來,軍戶衛所製唯一的好處,就是為大明提供了合格的武官,然後這些武官中的精英逐漸成長為將領。

他們家產殷實,能夠安心學文習武,軍事技能世代相傳。讓我大明在危急之時,不至於無將可用。”

陳以勤馬上琢磨出朱翊鈞對衛所軍戶製的想法。

“太孫的意思,大明衛所製可大改,專事培養世家武官即可,各鎮各營兵丁招募即是。”

朱翊鈞沒有正麵回答,隻是笑著答道:“而今九邊邊軍,能打能戰的,多是招募的兵丁。”

陳以勤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今天上課時間又結束了。

他有些惆悵,太孫這樣的學生,真得很難教。

心中的主意太正,其心誌又堅韌難奪。

這節課陳以勤原本還想著通過曆史給太孫好好上一課,結果被他反過來上了一課。

朱翊鈞按禮向陳以勤長施一揖,傲然笑道:“先生,經義文章,我不如你;治國安邦,你不如我。我們還是各安其所吧。”

陳以勤看著他施然離去的背影,一時間居然無言以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