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傳聞罷了,我還真不相信世間能有這種人。”</p>
“無論傳聞還是事實,此回能見上一麵也是好事。世間傳言此人得神仙點化,有識人之明。若能結交一番,對我等也並非無益。”</p>
“既然能得公瑾稱讚,想來即便傳聞非真,此人也有非凡才能。助曹與結交一事便全賴公瑾你全權負責。”</p>
“周瑜領命。”</p>
孫策很快便回信曹操說明要求。隻要讓獻帝發下一道詔令便可多一名隊友少一個敵人,來回之間便是三萬兵力的差距,曹操自然樂意。</p>
收到詔令後周瑜點齊兵馬與黃蓋、程普北上徐州與劉備先會合。</p>
成功拉攏了東吳後,最大的麻煩還是在於不可預料的董思一乾人馬身上。</p>
自從長安之事後,董思等人除了相助呂布一次便無在中原地區有過多的表現。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休養,董思等人如今的實力是一個未知數。一旦他有意加盟任一方,或者插足戰局,都將改變這一場大戰的走向。</p>
曹操苦思冥想,以利誘之?董思行事一向無章法,無人知曉他們究竟想要什麼。</p>
以威逼之?此時不宜樹敵,更何況董思根本不是怕事的主。</p>
難以想出解決方案的曹操隻得去求助郭嘉,郭嘉一言道破困局“主公,可書信一封交予馬騰,讓馬騰牽製住董思。”</p>
“二人都是西涼出身,怎會內鬥?”</p>
“二人皆有野心,遲早會有一戰。董思的發展肯定令馬騰產生了危機。隻要主公向馬騰說明利害,並許諾大戰結束後將援助馬騰夾擊董思,想來馬騰便會答應。”</p>
“此計甚妙。我即刻命人書信一封交給馬騰,並加封馬騰為前將軍。”</p>
曹操確定好對西涼的方針後,急忙去找獻帝討要了詔令,隨後讓鐘繇起草了書信陳明厲害,將封官詔令與書信一同送去西涼。</p>
馬騰收到信件後喊來韓遂一同議事。二人在征戰中結為了異姓兄弟,有大事都會互相商量。</p>
得知曹操的想法後,韓遂直接便答應了。</p>
“那董思我早已看他不滿,前日我等找他相商,怎料他竟輕視我等。他父親董卓在時尚且不敢如此,這口氣必須要出。”</p>
“文約,我也是這個想法。近些年他發展的太過於迅猛。若是讓他在曹袁大戰中獲利,日後必有大敵。可是……”</p>
“壽成,你還有什麼猶豫的?”</p>
馬騰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昔日國舅董承曾邀我一同加入衣帶詔,我一時不辨,便也血書題名。若是曹公知曉,恐怕……”</p>
“那壽成你有做什麼舉措沒?”</p>
“自是還未有任何行動。”</p>
“你便回信中告知曹公此事,表明忠心,再令你我之子前往為質。想來如此,即便董承等人事跡敗露曹公也不會對我等再起疑心。”</p>
“果然是當局者迷,便如文約所言。”</p>
馬騰起早好書信,將參與衣帶詔的一乾人名字寫上後便喚兒子馬超前來。</p>
此時的馬超意氣風發,正是二十出頭的好兒郎。</p>
“孟起,此回需你前往兗州為質。為家族計,隻能勞你辛苦一遭,待大戰結束便可返回。”</p>
“超自當領命。”</p>
準備完畢後,馬超便與韓遂之子韓青一同奔赴兗州。</p>
得知馬騰答應牽製董思後,曹操也算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看著前來的馬超和韓青,曹操也知曉馬騰的用意,便將二人扣在濮陽好吃好喝招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