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投毒(1 / 2)

照夜行 未敘 5305 字 7個月前

《照夜行》全本免費閱讀

時間轉眼來到了秋日。

按照大昭慣例,每逢秋日,陛下便要帶群臣去往皇家彆苑秋獵,以昭示大昭武風。隻是陛下身體不如往年康健,又沉迷於煉丹之術,不願離開皇城,再加上林將軍早就回了北境,陛下覺得無趣,便乾脆將秋獵取消了。

而戚思辰作為鎮守邊境的將領,本應在述職過後便回西北,聖上體恤世子妃正在待產,便允準他多留一段時日。

如今,孩子平安出生,戚思彥的婚事也塵埃落定,戚思辰自是沒有理由再留在京城。更何況,戚思辰比任何人都牽掛遠在西北的父王的安危,縱使心中再愧疚不舍,也隻得辭彆妻兒與弟弟妹妹,重返西境。

府中大事皆告一段落,阿柔也總算能夠喘一口氣,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當初阿柔離京,本欲前往西北邊境祭拜亡母,順道前去定州查探前連遠道節度使蕭銳清的舊案,不想接連遭遇地動和疫病之禍,困於定州。

雖然變故橫生,但也陰差陽錯地讓司言吐露了部分真相:司言並非蕭銳清之子,卻想要為他昭雪舊案。

二哥是大理寺少卿,對於這些陳年案卷最是熟悉。過去若不是答應司言要為他保守身世的秘密,阿柔也不會舍近求遠,繞過二哥去定州打聽消息。

如今既已拆穿了司言身世的謊言,就也沒必要瞞著二哥了。

某日午後,阿柔專程去書房尋戚思彥,正要敲門,卻被明珠攔下了。

明珠迎著阿柔疑惑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公主殿下在裡麵呢。”

二哥成婚之後,樂瑤自然搬進王府來住了。

原以為樂瑤在宮裡被嬌養慣了,會很難伺候,實際相處下來卻意外地好說話。

除卻一點,樂瑤不願彆人喊她夫人,總覺得將她喊老了許多歲。戚思彥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吩咐府中上下依著樂瑤的性子來。

阿柔了然地點了點頭,倚著石柱等人,過了好一會兒,終於見書房門開。

阿柔和樂瑤迎麵碰上,打了個招呼,就進書房去了,彼時二哥麵上溫柔的笑意還未完全褪去。

“我原還擔心這場賜婚不合二哥的心意,如今看來,卻是多慮了。”阿柔笑容意味深長。

“看來我平日裡還是太寵著你了,都敢調侃到哥哥頭上來了。”戚思彥故作嗔怪,雖然他溫和的麵容讓這番話顯得沒有什麼威脅性就是了。

“二哥得遇良人,我自是高興。”阿柔有些彆扭,“隻是……樂瑤比我還小上一歲呢,要讓我喊她二嫂……還真是有點叫不出來。”

“你彆扭,樂瑤也彆扭,倒不如大家都隨性些,喊名字就好。總歸都是一家人,難道還計較一個稱呼不成?”戚思彥說道,“你今日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想同二哥打聽一樁陳年舊案,順便理一理近來大昭境內發生的事。”阿柔正色道,“二哥,你可知前連遠道節度使蕭銳清?”

戚思彥頓了頓,繼而說道:“原來如此,你是為了蕭銳清,才會往定州去的。”

阿柔知道她二哥素來聰慧敏銳,點頭道:“是。”

“我比你大不了多少,當年事發之時,我也還是個幼童。但阿爹曾對我和大哥說過,蕭大人是個忠君為民、驍勇善戰的良將,絕不是通敵叛國的賊子。”戚思彥說道。

那時的戚思彥尚小,還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也未曾遭受過人生的重大變故。

即使如此,他仍舊記得阿爹對他的每一句告誡——

一向高大威嚴的阿爹看起來滄桑了不少,麵上也染上了些許悲戚之色,懇切地囑托道:“你們要記得他的名字,記得他的功績,即使同僚誣告、天子舍棄、萬民唾棄……但你們身為武將,絕不可忘記他的冤屈。”

“都說文死諫,武死戰。一任武將,未曾戰死沙場,卻死於廟堂陰謀之中,何等諷刺。”戚思彥冷冷地說道。

“那二哥可曾知道,蕭銳清一案的幕後黑手是……”

“我想你去定州打聽過後,心中應當也有了一些猜測。”戚思彥說道,“這樁舊案,與如今的威北大將軍林予哲,脫不了乾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