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高手相爭,往往就在轉瞬之間便能決定生死。當周循和魯淑心急火燎地匆匆趕到現場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鄭泰竟已被王成失手打死在地!
王成看著眼前倒地不起的鄭泰,心中雖有一絲懊悔,但更多的還是那股子硬氣。他昂首挺胸說道:“此事皆是因我而起,我一人做事一人當,願以性命相抵!”
可那些跟隨王成南征北戰、曆經無數戰火洗禮的功勳老兵們哪裡肯答應?他們紛紛叫嚷起來,表示王成身經百戰,多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都未曾丟了性命,如今若是因為這麼一場意外就要被處以軍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一時間,整個場麵陷入一片混亂。
周循此刻陷入了極度的兩難境地,內心猶如被千萬隻螞蟻啃噬一般煎熬難耐。想當年,王成在那硝煙彌漫、殺聲震天的戰場之上,曾奮不顧身地救下了他的性命。不僅如此,王成更是英勇無畏地為至高無上的帝尊秦子玉擋住了致命一刀,其功績可謂彪炳千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成此次竟然失手打死了鄭泰,按照律令,這等罪行應當處以斬首極刑。
但要知道,王成功勳赫赫,威名遠揚,如果就這樣輕易地將他處死,對於整個第一軍而言,無疑是一場難以承受的巨大損失。畢竟,像王成這般勇猛善戰且屢立戰功的將領,實在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周循深知自己無論從情感還是道理上來說,都必須要報答王成曾經的救命之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去找魯淑共同商議此事,並說道:“王成與鄭泰之間原本隻是一場普通的武藝切磋,但不幸的是卻發生了如此意外。此類事件在軍紀嚴明的軍隊之中,雖屬罕見,但也並非完全不可避免的悲劇。依我之見,可以讓王成加入敢死隊去戴罪立功,隻要他能夠曆經三次激烈的戰役而不死,便可將功贖罪,免除罪責!”
魯淑自然清楚王成所具備的深厚資曆和卓越才能,聽聞周循所言,當即表示讚同,順勢而為地應承下來。
至於鄭泰的死亡,則被直接定性為在戰鬥中英勇陣亡。為了安撫軍心並彰顯公正,周循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按照校尉的級彆給予相應的撫恤金。
然而,此消息一經傳出,第一軍中的講武堂學員們頓時群情激昂,義憤填膺。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處理結果,紛紛自發組織起來,徑直前往楊柳村,公然向高層請命,要求重新審視此案,還鄭泰一個公道。一時間,楊柳村內人聲鼎沸,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學員代表鄭山滿臉淚痕,悲愴地跪在軍團指揮部外麵寬闊的校場上,他那顫抖的雙手高高托起一份染滿鮮血的書信。
而其他學員們同樣筆直地跪著,他們低垂著頭,齊聲痛哭流涕,哭聲震天動地,仿佛要將心中所有的冤屈都傾訴出來。
此時,呂蒙正端坐在軍帳之中,聚精會神地審閱著窗前魯淑恭敬呈送上來的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記錄了關於周循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相關人員的情況。
對於如何處置王成這個問題,若單純從王成所立下的赫赫功勳來看,似乎這樣的處理方式並無不妥之處。畢竟戰場上刀劍無眼,偶爾出現意外失手也是在所難免之事。
可關鍵在於鄭泰乃是長安講武堂裡出類拔萃的優秀學員,更有秦子玉親自賜予的佩劍作為榮耀象征。如今這位天子門生不幸身亡,而殺人凶手卻能安然無恙、逍遙法外,這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倘若無人對此事刨根問底、深入追究,或許還能夠將其當作一場小小的風波,最終讓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平息下去。但眼下鄭山如此大張旗鼓地鬨騰起來,這件原本看似簡單的個人切磋失手事件瞬間升級,演變成了功勳派與講武堂學員之間激烈的矛盾衝突。
如此一來,想要輕易地解決此事,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