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報告(四更)(2 / 2)

詳細的細節描述、複雜但可信度極高的數據和事實支撐,讓沈川慶的這一份報告在一眾內參報告當中顯得極為突出。

甚至從這兩年的相關報告裡,這一份報告的含金量也能排進前三。

這可不是什麼水刊內部排名,而是大夏聯邦近兩年等級最高的會議商討的基礎。

“你的報告中,頻繁提及一位叫做周瑜的作者,甚至該報告有不少內容都引用自他的論文和文章內容,我剛剛詢問了智庫與聯邦智囊,都沒有這位周瑜的身份信息。

請問這位周瑜?”

有一位穿著製服的大夏聯邦管理發言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沈川

慶嘴角一抿,表情微笑但又有一種遮掩不住的自豪,說道:“周瑜是我的一位學生,也是對我而言亦師亦友的朋友。

他現在一邊專注於科研與學業,一邊還在身體力行的推行著自己的理念,並且開發技術、製造產品進行售賣。

我個人其實非常佩服他,因為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個人時間都投入到這一場堪稱偉大的實驗當中。

知行合一,並且就是在我們大夏聯邦的弱勢行業,他自己整理出來最麻煩的行業當中。

我在寫這份報告的時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去學習他的論文,每一次都會有許多新的感悟,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這是沈川慶第一次在這種場合,用這些詞彙來形容某一位年輕人。

會議上的這些人,就沒有一位是那種不動腦子的人物,他們基本都有實乾經驗,也都有一腔未被歲月和國內外對比給打敗、澆冷的熱血。

而且有了這一層關係,他們很快就查到了這位叫做“周瑜”的青年資料。

“太年輕了,這位年輕人。”

有一位穿著黑色中山裝,戴著金屬框眼鏡,胡須有些斑白的管理者皺眉道。

殷曆1983年生人的周瑜的確很年輕,甚至在場很多人的孩子都比他的年紀大。

“有誌不在年高,隻要有誌向,並且願意為了這個誌向而努力,其實年紀並非他的缺點,這反而是他的優點。

足夠年輕,就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哪怕一時半刻遲緩了一點,但隻要誌向沒有變,隻要他堅持努力,就能夠成為正午的太陽。

而且他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做人做事卻並不輕浮,他管理的那一家企業,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依靠,並且業績上升十分明顯,目前正在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渠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