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在山海關的這個衛不僅要守關,還要負責山海關附近的巡邏,打擊走私商隊,山盜馬賊,維護治安。
右衛營其他的兵力,有三個衛用於遼東半島各城駐守。
黃得功在遼河西岸,以西平堡為中心,沿河岸部署了四萬人用於和濟爾哈郎對峙。
雖然,濟爾哈郎在遼河東岸有兵八萬,是明軍的兩倍。
但是,濟爾哈郎並沒有采取任何攻勢,一方麵是因為建奴缺糧少餉,另一方麵是確實對明軍的火器心有餘悸。
同時,濟爾哈郎很清楚,自己手中的這八萬人是自己最後的家底和底牌,如果失去這些人馬,他將會失去一切。
不到萬不得已和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濟爾哈郎是不能帶領自己手下的人拚命的。
在種種原因之下,濟爾哈郎雖然兵力占有優勢,卻放棄了建奴所擅長的野戰,而是選擇在遼河東岸築遼城。
對於建奴的築城行為,黃的功自然是知道,當黃得功聽說建奴放棄自己的長處,也選擇守城的時候,笑的肚子痛。
在自己現在最新裝備的火炮之下,任何城牆都不可能抵擋。
如果說,建奴依靠騎兵的優勢和自己拚殺有三分勝算的話,那麼守城戰,建奴連半分都沒有,論城防攻守戰,毫不誇張的講,華夏是全世界的祖師爺。
對於建奴在遼河東岸築城的行為,黃得功雖然心裡嘲笑,但是在戰術上還是足夠重視的。
驕兵必敗,黃得功作為一名將領自然明白。
他雖然沒有加強西平堡的防禦力量,但是卻增加了對遼河西岸的巡邏,以防建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這是右衛營遼東軍六萬人的部署,而克虜軍兩萬人則是被黃得功安排駐守在遼陽,依托太子河防禦盛京方麵的建奴。
剩餘從朝鮮半島後撤進入遼東的兩萬平虜軍,則是被黃得功安排在以長奠為大本營的鴨綠江西岸,以防備進入朝鮮半島的多爾袞。
遼東的軍事部署情況,朱慈烺都是清楚的,因為黃得功在部署之前都悉數向朱慈烺稟報過。
征得朱慈烺同意之後,才開展部署。
黃得功自然是提前知道朱慈烺的行軍行蹤的,所以黃得功在兩天前便從錦州來到了山海關。
這兩天,黃得功每天都會派哨探在距離山海關二十裡處放哨,並叮囑哨探一發現太子行蹤後,立刻稟報,然後自己好出關十裡迎接。
李定國率領左衛營駐紮在山海關外,黃得功自然也是知道的,而且左衛營這幾日的吃喝用度,後勤補給,也是由黃得功的右衛營所提供的。
黃得功到達山海關後,第一時間就會見了久聞大名的左衛營總督李定國。
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頗有一種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
所以,在黃得功得知朱慈烺快要抵達山海關的時候,立刻通知了李定國和自己一起,前去迎接朱慈烺。
而在兩人見到朱慈烺之前,已經有一個人提前見到了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