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出關(1 / 2)

《修仙從采氣造化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李大江被勸住,最終把這些人打了一頓,放了。

本來還擔心會不會有第二波人來,但此事後沒兩天,縣衙發布號令,讓各村各戶準備好要繳納的稅糧,若是沒有,以銀子替代,每畝地五錢銀子!

這是自本朝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此消息一傳出,立刻引起百姓嘩然。

早就活不起了,朝廷不說派糧賑災,免除賦稅,竟還一如既往甚至變本加厲的征繳稅款,瀕臨生死界限的百姓們哪裡還能忍!

這個消息九月裡傳開,沒過幾天,到了月底,各村各縣的百姓已經怒火衝天,紛紛糾結在一起,去縣衙,去府城,找這些官員們討要說法!

大旱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勤勤懇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在田間地頭勞作,非但換不來朝廷的憐惜,等到的竟是變本加厲!

給我們一個說法!

但官字兩張口,雖然各地官員也被這樣的事驚呆,但命令派到自己身上,無論心裡怎麼想,都是要做的。

好人是頭上的人來做,壞人隻能他們這些各地官員來。

當即各地官員有的苦口婆心向百姓解釋朝廷用意,北方狼族侵襲、西方眾多小國不服朝廷管理,正是要銀子的時候。

這個時候正需要大家戮力同心,一同幫助,此地災情已經上報朝廷,想來很快就會有賑災的錢糧撥下,讓大家稍安勿躁,不要著急。

現在先苦一苦,以後都是好日子!

也有的官員素來嚴厲,或者和上麵的人蛇鼠一窩,直接派遣衙役兵士將聚眾鬨事的百姓一一打走鎮壓,將其中刺頭抓走關進監獄,甚至鬨出幾條人命。

在有些官員眼中,百姓隻是牛馬,是給他們產生財富的工具,活不活的根本不必在意。

一場糾亂暫時壓了下去,但是人心思動,各處紛亂是避免不了的。

在這種情況下,良田乾旱大半年,顆粒無收,朝廷毫無作為,在本地已經活不下去了,有的人不想等死,想著樹挪死,人挪活,便舉家向北方搬遷而去。

一人動十人動,十人動則百人動,各人交相勸說,動了心思的人越來越多,波及到了很多村子,掀起一場搬遷浪潮。

梁州、雲州、陽州,三州內竟有不下幾萬人不甘於生活困苦,不想死在本地,舉家向北搬遷。

這些人心思活絡,對當地已經失望,去北方找尋一條活路。

到底是故土難敵,離開了故土,即便遷到北方,又該如何過活?

所以更多的人還在觀望朝廷到底有沒有作為,心中存著一抹微弱的希冀。

期盼朝廷能救命。

百姓困苦,無論如何選擇都是重重磨難。

搬遷時到了十月中旬,在這期間朝廷沒有絲毫作為,直到等到了十月底,京城才有消息傳出。

戶部尚書屍位素餐,隱瞞南部旱情不報,並將朝廷之前的賑災銀兩中飽私囊,以至於險些釀成大禍,如今將其連同黨羽一起抓捕,抄其家產,以待三堂會審。

同時明帝下旨,將九洲中部的徐州、雍州等地的糧倉開放,由當地官兵押送,向南部梁州、雲州、陽州送去一車車糧食。

朝廷終於開倉放糧賑災,老天似乎也被感動,大半年不見一滴雨的南部幾州終於迎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瓢潑大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將各處井水河水直接灌滿。

很不合常理,但又顯得有些正常。

百姓人人都在歡呼,他們苦苦支撐大半年,終於等來了生機,許多人潸然淚下,被多日的壓力壓彎的腰終於能再挺起來。

活了。

他們隻想著能活下去,卑微而渺小的想法,至於自己可以活成什麼樣子卻從來沒有考慮過。

之前向北遷徙的人們,卻陷入尷尬境地,已經走出幾百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沒奈何,隻能再次回返,不過已經能夠看到生機,不至於再絕望,所以回返的時候腳步格外之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