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他們全都同意如此行事,本來劉季的意思是要留幾個能打架的人在沛縣的,呂雉卻讓他直接將人全都帶上,不需要留人,畢竟有呂雉在,沛縣出不了事。
況且秦軍的援軍還未抵達,想要讓對方不把沛縣放在心上的最好辦法就是沛縣多出點亂子。否則援軍若是聽說秦軍的兩萬兵馬已經被他們吃掉,誰都不會認為現在的沛縣手中無人。
總而言之,呂雉的意思是要鬨出大點亂子,好讓對方以為沛縣唾手可得,隻有在這個時候援兵才會繼續趕往沛縣。
呂雉說的如此在理,劉季也沒辦法,隻能聽話照做。畢竟那可是他的媳婦兒。劉季自問在很多事情上都比不上呂雉,所以呂雉決定的事,劉季隻能老老實實的配合。
至於雍齒鬨出來的事,確實,雍齒想作亂,想要借沛縣上位,這樣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把呂雉一家子扣起來送到其他人的手中。然而他才剛靠近縣衙,卻已經叫呂雉將人拿下。
有些人,就算現在沒有資格出現在呂雉的麵前,呂雉也從來沒有忘記過,因此呂雉一直小心的提防,確保不會再有上輩子同樣的事情發生。
事實證明呂雉的堤防一點都沒錯,有些人無論過去多久總是不會改變的。
雍齒是個反複無常的人,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也不在乎利用的究竟是不是一個無辜的人。
有了雍齒出麵,呂雉立刻把沛縣陷入困境的消息傳揚出去,為的就是要把可能要跑的秦軍引進來。
劫完糧草之後,對方這一次來的同樣是兩萬兵馬要如何著落,隻要不再往沛縣來,呂雉壓根不管。
至於雍齒啊,呂雉讓人把他關起來,等她把事情處理完畢之後再去會一會他。
在此期間呂雉也沒閒著,附近能有機會打下的城池必須要打下,尤其要形成對沛縣的保護。
所以在劉季他們成功打下豐邑的時候,同樣也收到沛縣傳來的好消息。呂雉了不起,在守沛縣的時候一鼓作氣接二連三攻下了好幾座城池。
現在沛縣的人完全不少,那些城池,呂雉更是安排的井井有條。
呂雉喊出的口號是,沛公是要帶領天下的百姓能夠吃飽穿暖的人,任何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人,都不值得百姓對他們正眼相看。
所以現在的劉季在很多百姓的心裡,那就是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吃飽穿暖道路的人。
也在這個時候起義的大軍慢慢的形成了統一戰線,甚至開始接洽。
當然也傳來了少壞消息,比如陳勝和吳廣一個戰敗而死,一個下落不明。
劉季和呂雉顧上這許多,但忙著發展地盤的時候,不約而同收到一紙書信,楚國將軍項燕之子項梁迎楚王後人而伐秦,望聯合天下義軍,共同商議對抗秦軍,特請沛公出麵參加。
收到這樣的一紙書信,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討論到底應不應該參與?
畢竟打著天下大義的他們,不少同樣也是楚人。
“其實我們心裡有數,要不要跟他們聯合,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都不是問題。”就半年的功夫,劉季和呂雉夫妻分工合作,正可謂強強聯手,打得一沛縣為中心的城池守衛節節敗退,就算秦軍來犯,雖然有勝有負,總體來說還是勝的多輸的少。
所以在這個時候提出這一點的人,也是很清楚跟不跟這些起義的大軍攪和在一起,影響的話,表麵是不怎麼樣。
“天下起義的將士全都彙集在一塊了,要是我們不去,接下來成為眾矢之的的就是我們。”劉季很理智的點出這個問題所在,並不是他們想要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
問完之後目光落在呂雉的身上,劉季更想知道呂雉,以為這一趟究竟該不該去?“夫人以為如何?”
一群人都沒有著急的發表意見,聽到劉季的問話,同時也看向呂雉。
“去,如何能不去,若是我們不去便顯得我們起義之心和他們有所不同,本來是朋友的人會立刻變成敵人。現在的我們雖然贏得了勝利,卻不是全然沒有對手。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少一個敵人對我們來說就是好事。把原本是朋友的人變成敵人,並不是明智之舉。”呂雉如此理智的分析,也不爭一時之長。
“可是一旦我們向他們靠攏,接下來做主的人就不是我們。”蕭何同樣提出問題所在,現在他們可以不爭,但是接下來卻不能不爭。
“沒有到最後一刻,誰知道誰勝誰負。”呂雉並不想要爭一時之長,就算現在居於人下,必須要聽對方的號令又如何。手中的兵馬不是假的,有這些人在,他們無所畏懼。
蕭何也不由自主的拿眼望向呂雉,要說穩得住的人,呂雉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這些日子來,呂雉憑本事處理後方,甚至以沛縣為中心,不斷的擴大他們的地盤,更難得的是呂雉在處理民事上極有天賦,幾乎現在百姓都將劉季和呂雉奉若神明。
當初劉季起義的時候順得誰都難以想像,思來想去,呂雉覺得有必要整理整理。
整理之後,呂雉繪聲繪色地編出劉季如何斬白蛇起義,劉季就是赤帝子。那無中生有的神化對劉季現在的局勢來說是絕對的好事,因此所有人也幾乎不約而同的認同這一點。
劉季對此頗有異意,畢竟斬白蛇起義的事他可沒做過,呂雉僅僅是問一句,“一條蛇果真有那麼重的意義?你我心裡都清楚,這隻是百姓想聽的話,並不代表任何人。我們說些百姓想聽的話,讓他們聽,也讓他們更相信我們有何不可?”
本質上來說,呂雉僅僅是為了收攏人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呂雉可以無中生有的造就所謂的斬白蛇起義。
像他們心裡都清楚,這些都是假的,都是百姓信奉天地鬼神,他們而不得不順應百姓造就的所謂赤帝子。
如果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裡收攏人心,又能夠平定天下,難道製造這樣的神話不好。
劉季的確被呂雉說服了,也就不再管呂雉如何為他造勢。
於呂雉來說,上輩子劉邦能想出這麼好的主意,如今又為何不能用?
不能否認,想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就應該順應他們,說他們想聽的,做他們想做的。
“我也同意,這一次我們也去。”韓信也發表意見,認為的確應該去一趟。
“項梁作為主心骨,召開這一次的會議,目的就是要團結一切反秦的力量滅秦。這和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我們這一次去可以達成共識,自然再好不過。就算不行,現在我們手中的兵馬也可以保證我們自身的安全,不必卷入我們不想卷入的爭鬥。不過這樣一來就等於和所有反秦義軍區分。那麼我們也應該對對方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韓信可不是做事毫無準備的人,無論在任何時候既然決定要和對方成為敵人,就應該考慮清楚到底應該如何對付他們的敵人?
曹參亦道:“不錯,該去,若是不去,如何能知道我們的對手都是何人。”
對手這兩個字也是點明了這一趟去麵對的人都是何等的身份。
大秦不滅之前,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秦國,一旦秦滅,接下來他們的敵人就成了彼此。
這回碰麵可以探明對方的底細,為何不趁此機會而動?
“如果要去我們也得安排好,究竟誰陪沛公走一趟。”說到這裡誰都明白,這一趟去是肯定要去的,但怎麼去,誰陪著劉季一起去,得要考慮周全。
“我一道。”韓信第一個站出來,表明要跟劉季一起去的意思。
夏侯嬰立刻也道:“我也一道。”
樊噲慢了半拍,卻也舉起手大聲的嚷道:“我也去,我也去。”
“我也去。”盧綰後知知覺一般。呂雉卻搖了搖頭道:“盧綰留下,其他人都可以去。”
被呂雉點名的盧綰一臉不解地看向呂雉,呂雉道:“有件事非你不可。”
認識呂雉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呂雉說一件事非對方不可。盧綰一聽立刻沒有二話的道:“你說。”
“你秘密潛入項家軍,弄清楚項家軍想要殺害季的人是何人?”呂雉將這一個消息丟出來,炸得在場的所有人都懵了!哪怕是被牽連其中的劉季人一臉不知所措。
呂雉一直沒有說出來,那是因為沒有查清楚幕後的人是誰。
可是現在項家的項梁既然發出邀請,請劉季去薛地參加會議,去是肯定要去的,但也得保證劉季的安全,呂雉的確不想成為寡婦,也要在這期間找出到底是何人想殺劉季。
“前幾日我在城中抓到了幾個刺客,都是前來想行刺沛公的人,嚴刑拷打之下,對方供出是受項家軍的人指使,至於是誰,現在尚未查明。”呂雉將情況同在場的人說明,讓人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寒顫。:,,.